每天,新希望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我們發生著“親密接觸”——早餐桌上的一杯牛奶,嘉和一品的粥點;中午聚餐時“大快朵頤”的肉制品;為寵物買優質“口糧”;享受到的金融、醫療的服務,可能也來自新希望……
“成為美好生活的提供者是新希望一直堅守的希望”。6月6日本刊主辦的金蜜蜂CSR領袖論壇上,新希望集團(以下簡稱新希望)常務副總裁李建雄顯得格外“接地氣”——36年來,新希望一直在和“三農”、百姓生活打交道,“我們每天合作的伙伴是農民兄弟,產品的源頭來自農村,服務的是社會大眾和消費者?!睍r常要跑田間地頭,在李建雄看來,這正讓新希望對于責任多了一份天然的使命感。
如果說36年前以養殖鵪鶉進入農業領域“純屬巧合”,而新希望的一路成長,卻很難找到與之雷同的企業。成立于1982年的新希望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民營企業之一,幾乎見證了中國民營經濟由萌芽到蓬勃發展的全過程。36年間,新希望早已走出四川省新津縣,拓展到全國及海外30多個國家,在開發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的同時,在乳業與快消品、房地產與基建、金融投資等領域全面開花。但是,新希望80%以上的業務,始終與農業和食品相關。
“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边@是寫進新希望價值理念的一句話。
這些年通過“公司+新農民”的模式,新希望每年合作的直接合同養殖戶超過10萬戶,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超過百萬戶,直接幫助農民留在當地依靠勞動增收致富。通過與新希望的合作,以往進行散養的個體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大提升。新希望所帶來的新技術以及為農戶提供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提升了整個養殖業的水平和規模。而與農戶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讓新希望能更好地控制產業鏈的上游,也讓人們能吃到質量有保證的食品。
這樣一種共贏的模式在特定的地方還將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白鳛橐患乙赞r業和食品為主業的企業,新希望集團與扶貧有天然的聯結”,這種聯結一堅持就是24年。
1994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和其他10位企業家一道,發起了光彩事業,號召全國民營企業家到老、少、邊、窮地區興辦項目、開發資源,為促進共同富裕做貢獻,并于同年率先投資1500萬元在四川涼山地區興建全國第一家“光彩事業”工廠——西昌希望飼料公司。迄今為止,新希望在全國“老少邊窮”地區投資已超過50億元,在全國14個省份的貧困地區建設超過150家“光彩事業”扶貧工廠,帶動6萬多人就業。
堅持中,農業領域也在經歷變化。高質量發展需要新型農業企業。
“坦白講,我們也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困難和機會,需要不斷的變革、創新”,據李建雄介紹,新希望正在進行“四化驅動”的轉型升級,即干部年輕化、創新和科技化、產融一體化以及國際化。盡管四化戰略的結果還有待檢驗,但“我們不抱怨、不苦惱,而是會腳踏實地前進”,李建雄很誠懇,也很堅定——無論如何轉型,“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都是核心。
作為1999年就在越南建廠的國際化先行者,新希望的國際化遵循著“既能給他們帶去什么,也能帶回價值”的思想?;诖?,2014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與澳大利亞知名企業家聯合發起“中澳農業及食品安全百年合作計劃”(簡稱ASA100),旨在進一步促進中澳兩國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貿易、食品安全、農業產業鏈合作等方面的互利互補。
人們生活需要那么多的肉、蛋、奶、蔬菜、水果,都是靠農業這個最基礎的實體經濟提供的?!半m然很多人都認為做農產業很土,也很苦,但新希望已經堅持了36年,對農業依然充滿誠意和敬意”,加入新希望12年,李建雄對于這份堅守,很是認同。正是憑借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業、堅持創業創新的工匠精神,新希望集團贏得了國家領導人的“點贊”。
曾任新希望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的李建雄,十分看重釋放人的力量——在他看來,新希望的未來尤其有賴于此。
在集團內部,新希望已開始實施“百千萬人才戰略”,旨在三年內吸納100名優秀的MBA和博士作為事業合伙人、培養1000名碩士和上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
在更廣闊的農村,新希望的目標更宏大:用5年時間培育10萬名鄉村“綠領”。
“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對三農企業來說是新的春天,但我們的農村也切實面臨著‘勞動力空心化的問題”,當下中國農村缺少青壯年勞動力的現象讓新希望深感憂慮,“這必然會制約現代農業發展及鄉村振興?!?/p>
新希望自覺有責任要做些改變:通過政策幫扶和企業參與,培養一批既年富力強、又高知高能、熱愛農業的新型職業農民群體。這些從事現代農業、綠色產業的新型農民,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稱之為“綠領”,“就是要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他們可能是家庭農場主,是農業技術人員,是農村家庭旅行社或者家庭旅館的老板,是新型的基建手、電氣工人……”李建雄告訴本刊記者,他們將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據介紹,該計劃農民免費參與,包括路費、課件費都是免費,培訓方式包括線上培訓、線下課堂、實習實訓等。
除了10萬新農民培訓之外,新希望還規劃了其它輔助措施,如在未來5年的時間里總計表彰1萬人,特別是對于其中有經營管理能力、愿意在農村農業創業的人員,符合條件的還將把他們發展成為創業合伙人,給予資金、技術、渠道等方面的創投扶持。
自2017年底啟動以來,該項目已經落地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等10余個省市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超過200場,累計培訓逾萬人。
“德有鄰,必不孤。企業社會責任非一時一地、一企一人之功,我們呼喚更多的同仁一道加入到新希望的扶貧事業中來,共同為國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痹谘葜v的最后,李建雄發出了真誠的邀請。期待,5年后,那片更充滿希望的田野。
編輯|杜娟 juan.du@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