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嬌, 吳柯銳, 李 婷
(1.國營785廠第三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24;2.空軍駐山西地區軍事代表室, 山西 太原 030024)
隨著加固顯示器的使用環境越來越嚴苛,對加固顯示器自身抗振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保證設備的可靠性,必須對設備進行環境試驗,振動支架作為加固顯示器進行環境試驗的載體,因此對其進行結構設計必不可少。本文利用三維設計軟件Solidworks對振動支架進行實體建模,然后導入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對其進行模態分析和隨機振動分析,驗證設計的可行性,較傳統方法具有時間短、成本低的特點。
加固顯示器振動支架的傳統加工方法是鑄造,對結構復雜、體積較小的支架尤為適合,但缺點是耗時長,成本較高。為了節約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本文設計了一種采用平板拼裝結構的振動支架,材料選用鋁合金,其外形尺寸為400 mm×500 mm×400 mm,創建的實體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實體模型
ANSYS中的Workbench模塊能與Solidworks中建立的三維實體模型進行無縫對接,但在導入模型前需要先將實體模型導入到SCDM模塊中進行一定的簡化處理[1],將一些對分析結果影響不大的特征進行簡化,如模型中緊固用的螺釘、螺釘孔、倒圓。模型完成簡化后,在ANSYS Workbench模塊下進行分析,將模型材料設置為鋁合金,同時對所選材料的力學參數進行設置,彈性模量E=70 GPa,泊松比μ=0.3,密度ρ=2 770 kg/m3,網格單元類型采用四面體與六面體混合網格,然后對模型進行網格劃分,生成的有限元模型節點數為87 790,單元數為38 473。
實際工況下,該型振動支架通過螺釘與振動臺固定,故在分析中對振動支架上的底部螺釘連接面施加約束。其他拼接板之間通過螺釘緊固,但為了降低計算量且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在各個板之間添加了接觸的約束。
模態分析是動力學分析的基礎,可用于在產品設計前預先避免可能引起的共振。在對產品結構進行動態分析時,頻率越低,權重越大,即低階模態特性基本決定了產品動態性能[2]。本文將通過兩種方法確定振動支架的固有頻率:一種是理論計算,另一種是有限元計算,對比兩種結果,驗證正確性。
在本次模態分析中,只關心低階模態及其振型,故將模態階數設置為6。經仿真,得到模型前六階模態數的固有頻率和振型,頻率和振型描述見表1。限于篇幅文中只給出了第2階的模態振型圖,如圖2所示。

表1 前六階頻率和振型

圖2 2階模態振型
該振動支架橫截面可近似看作是工字型結構,故其慣性矩大小為:

式中:B=400 mm;b=180 mm;H=400 mm;h=350 mm。
換算后求得I=1.49×10-3m4。
振動支架整體近似成一個勻質簡單支撐梁,其垂直于固定方向的固有頻率為[3]:

式中:E=70 GPa(鋁合金彈性模量);g=9.8 m/s2(重力加速度);W=381 N(質量);L=400 mm(長度);
將各參數的值代入頻率計算公式,得fn=455.7 Hz。
理論計算結果與模態分析結果542.59 Hz相近,誤差在20%之內,說明模態計算的結果可信。
隨機振動分析是指機構在某種隨機激勵作用下,計算一些物理量(如位移和應變)的概率分布狀況[1]。本文根據GJB150.16A—2009的規定,采用組合輪式車振動載荷作為激勵,該激勵為PSD G加速度功率譜,頻率從0~500 Hz,與模型固有頻率范圍不重疊,說明在該振動條件下振動支架與振動臺不會發生共振。隨機振動計算完成后,得到振動支架的等效應力,應力云圖如圖3所示,1σ水平的概率分布表明在68.269%的時間范圍內該振動支架的最大應力在0.405 48 MPa以下,計算得到的應變云圖,如圖4所示,1σ水平的概率分布表明在68.269%的時間范圍內該振動支架的最大變形在0.004 123 2 mm以下。可見,振動支架的應力、應變都較小,證明了該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圖3 應力云圖

圖4 應變云圖
通過對某加固顯示器振動支架進行模態分析,得到了振動支架低階模態的頻率和振型,并利用理論分析結果驗證了模態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并通過隨機振動分析,獲得了振動支架在隨機振動下的應力、應變特性。結果表明,拼接結構的振動支架是可行的,為振動支架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編輯:趙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