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璐,田建華,王巨成,史 鵬,賀義才,郭學斌
(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為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在中國主要分布于西北、華北、東北及西南等地區。山西省是中國沙棘資源大省,沙棘林總面積達23.33×104hm2以上,主要分布在岢嵐、五寨、右玉等地。沙棘根、莖、葉、果實及種子內均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沙棘葉,產量大且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現代醫學表明,沙棘黃酮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緩解心絞痛、抗衰老等作用,在保健品、醫藥、食品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報道,沙棘黃酮受沙棘種群、生境、部位、雌雄及生長發育等因素影響,各地沙棘葉的黃酮含量有較大差異。筆者采用《中國藥典》方法測定沙棘葉總黃酮含量,并對影響沙棘葉總黃酮含量的因素進行比對分析,以期為評價和利用沙棘葉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試材:沙棘葉,分別采自山西省右玉縣、岢嵐縣、關帝山。
試劑:蘆丁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亞硝酸鈉、硝酸鋁、氫氧化鈉、乙醇等均為市售國產分析純。
儀器:UV-3100P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HH數顯恒溫水浴鍋(江蘇金城國勝)。
將沙棘葉樣品于50 ℃恒溫干燥箱中干燥3 h,取出,自然冷卻后粉碎,過40目篩,備用。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配置蘆丁對照品溶液,濃度為0.2 mg/mL.
精確量取蘆丁對照品溶液0 mL,2 mL,4 mL,6 mL,8mL,10 mL,分別置于25 mL容量瓶中,各加30%乙醇至10 mL.然后依次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和10%硝酸鋁溶液各1 mL,并依次搖勻,放置6 min.再加氫氧化鈉溶液10 mL,用30%乙醇定容至刻度,搖勻,放置反應15 min.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50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蘆丁標準曲線。
精密稱定沙棘葉樣品粗粉約2 g,加30 mL 60%乙醇,于70℃下冷凝回流2 h,放冷,濾過。殘渣用25 mL 60%乙醇加熱回流2次,每次1 h,濾過。合并濾液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再從中精密量取25 mL溶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每個樣品重復3次。
量取上述各供試品溶液3 mL,置于25 mL量瓶中,加3 mL 30%乙醇,按照蘆丁標準曲線繪制的方法,自“加亞硝酸鈉溶液1 mL”起測定吸光度。同時取供試品溶液3 mL,除不加氫氧化鈉試液外,其余同上操作,作為空白對照,測定吸光度。
沙棘葉總黃酮以蘆丁計,按下式計算。
式中:X——總黃酮的含量,%;
c——由直線回歸方程求出的樣品中蘆丁濃度,mg/mL;
v——溶液的體積,mL;
W——樣品的質量,g;
d——稀釋比例。
蘆丁標準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蘆丁標準曲線
蘆丁標準曲線繪制過程中選擇6個測量樣點,標準曲線方程為A500=10.017 0CRT-0.002 9.其中,橫坐標(CRT)代表蘆丁濃度,縱坐標(A)代表吸光度,相關系數R2=0.999 9.表明試驗數據與擬合函數之間的吻合程度較高,可作為沙棘葉總黃酮含量測定的標準曲線。
6月至8月,不同產地沙棘葉的總黃酮含量見圖2至圖4.

圖2 6月份不同產地沙棘葉黃銅含量

圖3 7月份不同產地沙棘葉黃銅含量

圖4 8月份不同產地沙棘葉黃銅含量
由圖2,3,4可以看出,6月至8月沙棘葉總黃酮含量均為岢嵐略高于右玉和關帝山,后兩者沙棘葉總黃酮含量相差不大。經計算,關帝山、右玉、岢嵐3地沙棘葉平均總黃酮含量分別為4.56%,4.80%,4.88%.右玉和岢嵐同屬晉西北地區,而關帝山處于呂梁山中段,氣候、降水、地理環境等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是否是影響沙棘葉總黃酮含量的因子,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筆者測定了右玉縣4個優選單株沙棘(編號分別為優1,優2,優3,優4)葉總黃酮含量隨月份的變化情況,見圖5.

圖5 不同月份沙棘葉總黃酮含量變化情況
從圖5可以看出,除優4外,其余優選單株沙棘葉總黃酮含量變化趨勢一致,均呈現雙峰曲線。5月份沙棘葉中總黃酮含量迅速上升,6月份達到第1次高峰;至7月份出現低值,8月份總黃酮含量達到第2次峰值;后迅速下降,9月份降至最低。4個優選單株沙棘葉總黃酮含量最高時期均為6月份。不同采摘時間的沙棘葉中總黃酮含量不同,原因可能是不同月份沙棘生長環境發生變化,使得沙棘葉中總黃酮含量處于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中。此外,在5月至7月份,優4單株沙棘葉總黃酮含量高于其它優選單株,但并未表現出雙峰趨勢,在6月份含量達到頂點后開始逐漸下降,8月總黃酮含量開始陡降,9月份降至最低,體現了明顯的株型差異。
6月、7月、8月,關帝山、右玉、岢嵐3地雌雄沙棘葉總黃酮含量對比見圖6至圖8.
由圖6,7,8可以看出,在6月、7月時,3地所采摘沙棘葉的總黃酮含量均為雌株低于雄株。而8月份3地雌雄沙棘葉黃酮含量出現分化,關帝山雄株沙棘葉總黃酮含量仍高于雌株,而右玉和岢嵐相反。沙棘雌雄是影響沙棘葉總黃酮含量的因素之一,原因可能是總黃酮在沙棘生長過程中具有組織發育特異性,雌株沙棘葉或許為沙棘花果的生長輸送了更多的養分。

圖6 6月份雌雄沙棘葉總黃酮含量

圖7 7月份雌雄沙棘葉總黃酮含量

圖8 8月份雌雄沙棘葉總黃酮含量
筆者就山西沙棘主產區岢嵐縣、右玉縣、關帝山的沙棘葉總黃酮含量做了對比分析,發現岢嵐縣沙棘葉總黃酮含量最高,右玉次之,關帝山最低。同時對不同采摘期的沙棘葉總黃酮含量進行比較,發現總黃酮含量在6月、8月含量較高,7月次之,5月份和9月份含量較低。因此,建議于6月至8月對沙棘葉進行采摘和利用。此外,通過比較雌雄株沙棘葉總黃酮的含量,發現雌株的沙棘葉總黃酮含量普遍低于雄株。考慮到沙棘葉來源廣泛,價格低廉,葉產量約是果產量的1.3倍~2.0倍,且葉片是沙棘總黃酮含量最高的部位。因此,加大對沙棘葉總黃酮的研究可為沙棘葉的深度利用提供科學依據,為加快推進山西省沙棘產業精準扶貧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