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木拉古麗·買買提江(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專業,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新疆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長期以來,各民族間的關系經歷著“競爭、沖突、調試、融合”的變化過程。隨著民族間交往、融合的不斷加深,不僅是各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發生了劇烈變化,更重要的是不同民族間在交往時的方法、心態、狀況也發生著改變。深入了解各民族間,特別是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間的民族關系狀況,便于我們更系統地了解、掌握影響民族間交往的因素。這樣,不僅可以為今后研究民族關系提供一定的參考,更對構建和諧民族關系,維護新疆穩定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趙利生認為文化,空間分布,社會參與,日常交往,通婚,民族民族意識,民族偏見,民族歧視,權利分配,民族沖突等可以作為考察民族關系的變量,并說明在具體的民族社會調查與研究過程中,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具體把握,具體分析,尤其是要通過更為細化,具體的指標體系來深化民族關系的研究[1]。
博樂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北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69公里,距離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24公里,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兵團第五師師部和博爾塔拉軍分區機關所在地。全市行政區域面積7500平方公里(不含阿拉山口市、含雙河市),下轄四鎮一鄉一個國營牧場和五個街道,駐有兵團第五師的五個團場,居住著蒙、漢、維、哈等35個民族,總人口29.62萬人。博樂是多民族聚集地區,主要有漢、蒙、維、哈等28個民族[2]。在慢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和風情習俗。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將維漢民族進行對比,考察維漢民族之間的差異和特點。這樣的研究可以幫助維漢民族互相理解和溝通,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筆者結合2018年3月18中旬至2018年3月25日對博樂市地區的博樂市第七中學校和博樂是新天小區的調研資料,回收了258份有效問卷(發了279份問卷,無效的問卷有21份)對博樂市地區的維漢交往交流交融基本情況做一探討。
居住格局是民族交往中的壞境影響因素,是民族交往的一場景,一個變量,可以一定程度上較真實地投射出民族間的融合程度。

表1 反映維,漢民族在選鄰時的意愿
表一可以看出50%維吾爾族還是很愿意跟漢族做鄰居。與此同時,因民族間差異的存在及維漢民族關系現狀,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到部分人的選擇鄰意愿,7.5%的維吾爾族明確表示不愿意跟漢族人做鄰居。
馬戎認為,族群之間發生大規模族際通婚一般需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族群之間文化和諧,無語言障礙;二是族群之間有較充分的社會交往機會;三是族群之間無整體性的偏見和歧視;四是個人所在家庭和社區對于族際通婚不持反對態度甚至持比較積極的態度[3]。

表2 反映了維,漢民族通婚態度
表二的數據可以看出,維吾爾族對族際通婚的看法中,持贊成意見的占43.4%,持反對不贊成意見的占47.2%,堅決反對的占9.3%。這說明維吾爾族對同風俗習慣,不同民族的通婚明顯更寬容,而對與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民族的通婚則有顧忌所以更多的選擇了不贊成。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娶(家)漢族人,還有不同民族之間的生活習慣,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所以少部分維吾爾族表示了堅持反對。但84.6%漢族對族際通婚表示贊成,這表示他們不那么介意族際通婚。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曾寫道,語言是“思維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4],列寧在《論民族自決全》中也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手段”[5]。語言是人類認知世界及進行表述的方式和過程[6]。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與外界聯系的增加,與外界溝通和漢語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因此越來越多的維吾爾族開始學習漢語.現在從幼兒園開始學漢語,這說民大多數維吾爾族對學習漢語是很積極的,對漢語待一種更為積極和開放的態度.

表3 反映了您會維語╱漢語嗎?

表4 反映了學維語(漢語)的情況
表三的數據可以看出,漢族不會維語的比例(61.2%%)是維吾爾族不會漢語的(14.7%)近四倍,45.7%的維吾爾族能熟練使用漢語.這說明博樂的漢族中,外來務工人員大概占1/3,他們的流動性強,勞動強度強,所以學習維語的時間,精力,愿望都有限,從而減少了學習維語的動力.還有很多維族干部大多懂漢語,溝通沒有障礙,但是,現在仍有必要提高漢族干部的維語水平,以方便正常開展工作,更好地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表四可以看出維吾爾族和漢族居民的學習彼此語言的熱情度很高。這說明大部分數維吾爾族和漢族仍然意識到了學習其他民族語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調查對民族之間的交友情況,實際上是想更了解一下維漢民族之間的交友情況。民族間交友交往越活躍,越有利于推動各民族之間的共同發展,越可能各民族增強彼此的了解和認識。

表5 反映了您有幾個維吾爾族/漢族朋友的情況

表6 反映了維漢民族去朋友家拜過年的情況
表五的數據可以看出,維吾爾族和漢族大概63%的居民都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維/漢朋友,這說明維漢民族交往的比較好。但沒有漢族朋友的維吾爾族高于沒有維吾爾族朋友的漢族,這是由于語言,年齡,職業的差異,人們與異族交往的機會明顯不同,兩族交往中漢族的異族交往率比較高。表六的數據可以看出維漢民族去朋友家拜過年的情況很好,因為2016年10月16日,自治區召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治疆方略,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凝聚起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強大力量。這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有利于維漢民族和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友和交往,是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所以博樂市的維漢民族互相去朋友家拜過年的情況良好。
民族關系以民族交往為其形式,民族交往是民族之間的接觸,交流和往來以及民族關系的協調,既指民族關系中互動和民族關系的整合過程,也是民族生存和民族發展的一種方式[7]。

表7 反映了維漢民族交往上有障礙的情況

表8 反映了維漢民族交往中存在的障礙因素
表七和表八的數據可以看出,32.5%維吾爾族認為維漢民族交往上有障礙。維吾爾族對民族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因素中48.1%選擇了語言不同,41%選擇了風俗習慣不同,10.9%選擇了其他。漢族對民族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障礙中56.6%選擇了語言不同,這說明語言是維吾爾族和漢族交流交往的主要障礙因素。這也間接反映出維吾爾族的漢語水平比較低,漢族掌握維語的人數比較少。同時維吾爾族認為風俗習慣導致民族交往障礙因素的比例比漢族高出11%。這說明雖然克服語言方面的障礙,但是風俗習慣方面的障礙也是更難以消除。
當前我國的民族交融就像個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員,離不開誰都不完整。每個成員都有共性特點,同時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在大家庭里都能夠充分彰顯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博樂市以漢族人口為主,維漢民族的居住格局在鄉村以維吾爾族高度聚居為主,城區漢族聚居為主,同時也維吾爾族與大多的漢族處于混居狀態。總體而然,博樂是維漢彼此之間沒有存在什么大的矛盾,這在居住格局,族際通婚,語言,民族交友等方面都有體現。筆者認為,對于婚姻,更多的維吾爾族傾向族內婚,對族際婚多以風俗和生活習慣同一是前提,而更多的漢族對族際通婚肯定的態度,對象選擇上較少考慮風俗和生活習慣等因素。對民族交友情況來,整體情況較好,但維漢民族之間的交友只停留在初級階段,只因為工作的關系,或者是居住環境,才會互相交流。維漢民族之間還沒更達到融合程度。對語言情況,更多的維吾爾族都意識到了漢語的重要性,所以都愿意學習漢語,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學漢語,比如中年人們來說電視是他們學習漢語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對學生們來說他們在學校學漢語的積極性很高,而且效果也很大。維漢兩民族之間的民族交往障礙來看他們認為最重要的障礙是語言不同的障礙,也有上面說的其他的障礙,但這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現在維漢民族相互學習,相互關愛,相互欣賞,相互補償,彼此相互理解的現狀。這些民族之間的障礙不是太大的問題。總之而言,必須又進一步加強當地方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尤其是維漢之間的關系,因為民族間交流越活躍越有利于推動各民族間的共同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推動民族進步,還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注釋:
[1]趙利生:《民族社會學》,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3頁。
[2]博樂市政府網
[3]馬戎:《民族社會學-----社會學的族群關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37頁。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08頁。
[5]《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0頁。
[6]羅樹杰,徐杰舜:《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03頁。
[7]金炳鎬:《民族理論與政策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