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Kansei engineering(日語:感性工學kansei kougaku,情感或情感工程)旨在通過將客戶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轉化為產品設計(即參數)領域來開發或改進產品和服務。它由廣島大學名譽教授Mitsuo Nagamachi(也是廣島國際大學前院長和國際Kansei設計學院首席執行官)創立。Kansei工程參數化地將顧客的情緒反應(即身體和心理)與產品或服務的特性和特征聯系起來。因此,可以設計為帶來預期感覺產品。它現已被皇家統計學會采納為專業發展的主題之一。
本文所有文獻數據均來源于日本感性工學會論文誌、感性工學研究論文集、CiNii和J-STAGE引文索引數據庫中的數據庫,其中感性工學研究論文集一共發行269本;日本感性工學會論文誌121本。從感性工學研究的958篇論文中看出,關于感性工學的研究文獻數量基本呈上升態勢,且出現了兩種較為明顯的增長特征。一是 2001—2009 年的平穩期,一共發表379篇文獻,年均發文量約為 42 篇,這其中2008年和2009年論文數量較高; 二是 2010—2015 年的較快增長期,一共發文579篇,年均發文64.33篇,其中在2016-2017年達到峰值。
2001—2018年分為3個時間段,分別提取每一個時間段內發表文獻的首次年份,據此對感性工學研究的學科擴散進行分析。
1.2001—2009 年學科擴散方向。該期間感性工學研究涉及15個學科方向,最早對感性工學進行研究的學科是語言和心理,均出現在2001年。隨后,材料學、音樂、圖像科學和儀器儀表也開始對感性工學進行研究。直到 2008 年的工業設計和2009 年的色彩學和營銷學領域的加入,針對感性工學的研究開始涉及到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2.2010—2013 年學科擴散方向。21 世紀后,感性工學研究出現了新的學科方向,分別是機器人、數學、環境與生態科學、農業、材料科學、與攝影技術、運籌管理科學等。可以看出,這一階段針對感性工學的研究仍以理工科為主,極少涉及人文社科領域。

圖一 2001-2009年發文量

圖二 2010-2018年發文量
3.2014—2018 年學科擴散方向。從 2014 年開始,關于感性工學研究的學科種類數量較前兩個階段有了明顯增長,截至 2018年在人文社會及藝術方面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態勢,分別包括城市研究、社會學、地理、公共管理、社會科學、藝術及其它主題等 學科方向。由此可見針對感性工學的研究在這一時間段開始擴散到人文社科等多個研究領域。總體而言,隨著時間的演進,國際學術界關于感性工學研究所涉及的學科領域越來越廣,并且開始逐步向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方面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