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輝(上海大學音樂學院,上海 220444)
在莫扎特一生之中,寫下了無數不同體裁的音樂佳作,其中涉獵了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四重奏、重唱等多種類型,可以說是幾乎是涵蓋了音樂的所有領域,而其中最令人稱道的,莫過于從他的歌劇與交響曲中來證尋找答案。歌劇在其音樂創作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將18世紀下半葉歌劇與器樂作品的精髓一并融入到自己的歌劇創作之中,從而衍生出具有莫扎特式風格的音樂作品。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1756年出生于薩爾斯堡,自幼便展現出非同凡人的音樂天賦,也是被世人公認的稀世之才,而后又在其父親培養下,使莫扎特打下了堅實的演奏與創作基礎。在他短暫的35年的人生中創作了極其龐大數量的音樂作品,單歌劇這一體裁就高達22部,而本文的選擇的這首詠嘆調,正是出自他的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第二幕第三場,為凱魯比諾的詠嘆調。
在本部歌劇中凱魯比諾是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年,由于他年齡的不成熟,對愛情的解讀還停留在迷惑不解的階段,以至于對夫人萌生了單相思的情感。而該首詠嘆調故事發生的背景,所描述的是這位少年一身戎裝來向大家辭行,臨別之前蘇珊娜讓他唱給夫人聽,以此作為贈予夫人離別的禮物,于是他聲情并茂地演唱了這首詠嘆調,進而將這位稚氣未脫的少年內心中復雜而又興奮的心情細膩地刻畫。
本作品所采用的是單三部曲式結構,bB大調,速度為稍快的行板,2/4拍,其中引子部分為第1-第8小節,第9—第20小節為A段,第21-第61小節為B段,第62-第79小節為再現A’段。樂曲從一開始由一段非常歡快的小前奏導入,整首作品運用的是單簧管、雙簧管與長笛交替進行對旋律的演奏,并輔之以運用弦樂的撥奏的方式,將該作品其優美流暢,極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現的淋漓盡致,將作曲家所譜寫的的連續十六分音符跳音表現的十分生動活潑,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演唱部分做了一個恰如其分的鋪墊。
隨后歌詞一開始就直戳主題,“你們可知道什么是愛情?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旋律上采用了級進的手法,伴奏部分則是采用了十六分音符與三十二分的結合(見譜例1),使得旋律具有流動性以及俏皮性,通過音符與節奏來表現主人公凱魯比諾這個少年的懵懂與活潑(參看譜例)。
隨后從21小節開始進入到B段部分,B段與A段相比較之下,整體比較具有感染性與推動性,旋律部分整體悠揚婉轉,于是凱魯比諾開始講述自己這種矛盾而又好奇的心情,伴奏織體部分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演唱部分與伴奏部分配合的相得益彰。隨后旋律來到第52小節,從這一小節開始直到B段結束,旋律部分與伴奏部分都產生相應的變化(見譜例2),此時的畫風一轉,旋律方面作曲家連續使用了三次四個十六分音符與前十六后八分的節奏型,這三次的使用一次比一次強烈,將情緒一點一點的推向熱烈;伴奏織體部分則是采用了與之前不同的手法,我們除了注意到運用了“fp”的表情記號之外,這一部分更是運用了大量的音程與和弦,在擴充整個音響的厚度的同時,也融合了歌詞中表達凱魯比諾為愛所困,為情所迷惑,想伸出手觸碰而又收回的掙扎糾結的心境并予以一個很好的詮釋,直到第59小節達到頂峰之后,之后的旋律、伴奏與情緒全都歸于平穩(參看譜例)。
最后則是再現部分,無論是旋律、伴奏、和聲、配器、還是情緒都回歸從前,一切如舊,那些俏皮跳動的十六分音符好像那個蹦蹦跳跳不諳世事的少年,他像一只雀躍的小鳥,依然年輕懵懂,依然朝氣蓬勃,依然搞不懂愛情究竟是何物,依然不禁發問“你們可知道什么是愛情?你們可理解我的心情?”
在《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中,每一個人物角色都被賦予了靈魂,賦予了情感,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歌劇史一座豐碑,更是體現了現實生活中的莫扎特摒棄一切羈絆自己生活的事物,幾乎忘我的將歌劇里的每一個人物進行最真實和最細膩的描繪與勾勒。
在《你們可知道》這首作品中,雖然描述的是少年將自己的滿腹困惑又激動不安的心緒袒露,但作曲家顛覆了傳統以往低沉憂郁的寫作手法,取而代之的則是以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年的視角,對于愛情的那種天真懵懂,而又充滿朝氣熱情的形象與狀態去展現,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則也是要以一種歡快調皮的感覺去演唱,與此同時也要注意歌詞中的情緒處理。從歌詞的第一句“Vol che sapatte”就要以一種講述心情般舒緩的進行演唱,尤其是在這一位置上更是要注意拿捏好氣息的運用,特別需要要注意小連線以及十六分附點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唱,不可讓其死氣沉沉,而是要賦予旋律歡快性與流動性。
接下來的B段部分出現了較為頻繁的轉調,并且旋律聲部出現較大跨度的跳進,在演唱的時候除了要保證變化音演唱的準確性以外,也要跟隨歌詞與旋律的走向,將這種“時而興奮時而消沉”的猶如過山車般的感覺表達的清晰明了。隨后接下來的這一部分從“sospiroe ge mo”開始也是極具表現力與感染力的部分,這一部分整體都與之前的段落有很大不同,在演唱方面上這一部分要緊湊連貫的演唱,情緒上也是要表現出凱魯比諾這種迷茫而又焦慮的心情,直到演唱到“pia ce”時,此刻的情緒達到最熱烈,之后有一個小的起伏,速度逐漸放緩,仿佛他恍然大悟自己對待這份感情的心境,也仿佛自己深陷愛情的沼澤之地而不能自拔之后的嘆息......隨后再現部分,又回歸原主題,恍若兜兜轉轉一圈之后的凱魯比諾對自己的捫心自問,究竟愛情是何物?
因此,在演唱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去理解作曲家力圖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更是要貼合人物的形象,將自己想象成該人物形象并揣摩其心理,從而更好的去詮釋好作品中想要表現的藝術內涵,進而達到演唱者與歌曲合二為一的境界。
莫扎特的這部《費加羅的婚禮》作品,無論是從作曲技法還是作品結構上,亦或是對劇中人物的刻畫上都絕對具備有劃時代意義的佳作,保羅·亨利·朗曾經這樣高度評價本部歌劇的,他說“這部歌劇中給予我們的是深刻的生活圖畫,人物的情感是發自內的真實情感,他們的憤怒就像他們的歡樂一樣真實可信。”莫扎特是音樂戲劇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師,在他短暫的生命里迸發出不可估量的藝術能量,也對世界音樂文明的推動邁出了夯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