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 ●本報記者 吳志偉 ●陸峰
20日,在一場沒有懸念的黨內角逐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明顯優勢戰勝自民黨前干事長石破茂,連任自民黨總裁。由于自民黨是執政黨,黨總裁基本上會成為日本首相,安倍有望執政到2021年,成為日本當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從當初走馬燈式地換首相,到如今形成沒有強勢對手的“獨大”體制,日本政治生態這幾年的變化不可謂不大。有望創造歷史的同時,安倍今后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經濟重建、少子化、老齡化、國際形勢劇變等等。他心心念念并打算下一步重點推進的修憲在國內依然爭議很大,并受到國際社會的審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0日在記者會上表達了兩點期望:期待安倍首相繼續重視中日關系,推動兩國關系不斷改善發展;希望日方能夠深刻汲取歷史教訓,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或成執政時間最長首相
20日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是安倍與石破茂一對一對決,雙方爭奪810張選票。其中,國會議員票405票,地方黨員及黨友票405票。最終,安倍獲得329張議員票和224張地方黨員及黨友票,以553票連續第三次當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共得254票,另有3張無效票。
自民黨總裁任期3年,連任執政黨總裁意味著安倍有望繼續擔任3年首相,這將讓他成為日本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這一紀錄的保持者是明治時期的桂太郎,他任首相累計時間為2886天,安倍將在2019年11月追上該紀錄。共同社稱,安倍在此次總裁選舉中,對外彰顯自己第二次執政5年零9個月以來的成績,贏得繼續擔任日本掌舵人的新任期。過去幾年,他成功構筑了沒有強力挑戰者的“獨大”體制。
正是因為黨內“獨大”,這次總裁選舉的看點并非安倍能否獲勝,而是以什么樣的優勢獲勝。《日本經濟新聞》稱,支持安倍的陣營力爭首先確保七成票數。從安倍決定第三次參加總裁選舉開始,黨內的關注點就轉移到“誰是安倍的繼任者”上。為避免政權陷入“跛腳鴨”局面,必須取得壓倒性勝利。
最終68.5%的總得票率雖然優勢明顯,但頂多算勉強達到安倍陣營的目標。日本《朝日新聞》稱,在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早成定局的情況下,外界將石破茂能否拿到200張票,從而保持自己作為下屆首相候選人資格視為選舉焦點,結果他超額完成這一目標。20日選舉結果出爐后,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帶著微笑承認敗選,同時表示將瞄準“后安倍時代”的首相位置發起沖擊。取得大勝的安倍陣營卻沒有歡聲慶祝,陣營成員對首相沒有拿到預想的票數感到驚訝,甚至出現“(明年)參議院選舉有危險”“地方黨員在造反”之類的聲音。
美聯社20日分析稱,安倍獲得80%的國會議員票,地方黨員及黨友票得票率為55%。雖然在預期之內,但專家認為,相比國會議員,地方黨員的投票更能準確反映公眾的真實意見。
安倍的強勢與挑戰
日本首相曾經頻繁更替,2006年安倍首次擔任首相時,也僅執政約一年就以結腸炎為由下臺。直到2012年再次出任首相后,他通過政治結盟、利益交換等手段,將黨內主要派閥統合起來,打造了相對穩定的權力支持架構。而原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則多次分裂,現在變成三支小黨派,沒有一個在野黨再有實力和自民黨較量。對于安倍長期壟斷權力資源,自民黨內亦有不滿聲音。
《朝日新聞》20日稱,記者調查國會議員得到的數據認為,石破茂僅能拿到大約50張國會議員票;但到了實際投票,他卻拿到73張國會議員票,而安倍的票數則有所減少。時事通訊社稱,石破茂雖然敗選,但他現在反而是自民黨內能與安倍較量的一派。值得一提的是,自民黨副干事長、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投了石破茂一票,并且公開表明自己支持石破茂,稱“黨內需要有人發出多種意見”。
客觀而言,安倍穩定執政這幾年在刺激日本經濟活力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執政效果要比此前首相走馬燈式地更換時要好。在日本央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政府大規模財政刺激下,日本經濟過去幾年緩慢擴張。不過,相比股市等經濟指標的改善幅度,普通民眾的獲得感相對不足。在少子化、老齡化、內需不足、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等難題的困擾下,經濟刺激手段并不能解決增長可持續性、財政安全及社會福利包容性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這也將是安倍接下來必須應對的問題。
路透社20日稱,政策工具逐漸減少的同時,安倍必須將日本經濟保持在軌道上。經過多年的大量印鈔,日本央行手上的“彈藥”已經很少。日本巨大的公共債務和老齡化造成的不斷攀升的社會福利花費,讓安倍已沒有什么空間擴大財政開支。法新社稱,分析人士警告,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將是日本經濟面臨的一個重大風險因素。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對日本汽車加征關稅。
中日關系繼續改善勢頭
“接下來要和大家一道致力于憲法修改。”20日開票結束安倍在自民黨總部講話時,一開始就提到修憲問題。修憲正是安倍最后一個總裁任期推進的重點任務之一。不過,日本國內對此爭議依然很大,想要通過并不容易。法新社稱,有日本專家表示,即使安倍能促使國會通過修憲,他還要面對國民投票,有可能引發一場英國脫歐式的“潰敗”。而且,民眾關心的優先議題是應對老齡化和發展緩慢的經濟,而非修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0日在記者會上就日本修憲問題表示,由于歷史的原因,日方在這一問題上的動向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我們希望日方能夠深刻汲取歷史教訓,恪守承諾,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耿爽還就安倍當選自民黨總裁表示,期待安倍首相繼續重視中日關系,推動兩國關系不斷改善發展。
“安倍新的任期開始后,中日關系改善的勢頭預計還會繼續下去,兩國關系的緩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教授廉德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自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后,兩國關系的緩和逐漸成為主基調。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系逐步重回正軌。而且現在又遇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中日都受到壓力,更應該加強合作。中日之間一些固有的矛盾及安倍的固有觀點肯定是不利因素,但安倍如果著眼于改善對華關系,就會在這些方面有所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