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雨豪
寒假放假回老家,我閑來無事,便跑到爺爺家的后院玩。在院子的一個小倉庫里,我發現了一輛自行車,好奇心驅使我去對它研究一番。
我發現它比我的自行車多了一個橫桿,銹跡斑斑的橫桿上還可以模模糊糊看見“永久牌”這三個深深的字印。自行車后面還多了一個座位,座位下的擋泥板已經不見了蹤影,剎車也只剩下半邊,斜掛在早已沒氣的車輪上。坐墊上的皮已經不見了,只有一塊黑布包著。
爸爸見我看的入神,于是講起了這輛車的故事。爸爸說:“這自行車是你爺爺的,在以前我們可是靠它吃飯的?!蔽铱戳丝茨禽v自行車,有一點不相信,老爸一眼看出了我心思,說道:“以前家里窮,收入太少,我們都靠做鞭炮掙生活費、學費,可是做的鞭炮怎么去賣的呢?你爺爺每逢趕集都會在深夜騎著這輛自行車,拉上貨物,騎上幾個小時才能到集上把鞭炮賣掉,換成吃的、用的?!卑职终f著說著眼圈都紅了,我看著爸爸,又看看那輛被遺忘在角落里的自行車,心里也泛起了一陣酸楚,深深的感受到這輛自行車在當時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性。爸爸指了指停在院子門口的轎車笑了笑對我說:“你看現在生活條件多好,想想這幾十年發展多快呀!從自行車到摩托車,現在家家都開轎車了。”
爸爸的故事似乎給我上了一節歷史課。我再次看向爺爺的自行車,心想:騎自行車也挺好的,雖然現在路非常好,非常多,夜晚也非常的亮,但是車太多了,也太堵了,如果人人都能夠少開車,多騎自行車就沒有那么多污染了。
指導老師:沈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