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躋
(寧夏永寧縣閩寧鎮農業服務中心銀川 750104)
奶牛養殖中出現的疾病問題會顯著降低奶牛的生產性能和機體健康狀況,奶牛養殖疾病的科學治療一直是廣大奶牛養殖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奶牛便血是奶牛養殖中一種消化道疾病癥狀,按照患病奶牛糞便中血液的顏色可以區分奶牛消化道的出血點大致位置,通常糞便中血液顏色呈現為黑色或者黑紫色的,通常出血位置離奶牛的肛門位置較遠,若排出的血液顏色呈現為鮮紅色,則出血的位置距離奶牛肛門的位置較近。依據中醫上的觀點,內臟器官的功能不足或者衰竭與奶牛消化道出血位置有一定的關系,認為脾臟功能缺陷容易導致遠端的出血,而奶牛機體的濕熱則容易導致奶牛消化道近端的出血。結合奶牛不同便血情況可以通過使用中藥治療緩解,下文將對奶牛便血出現的原因、常見的臨床癥狀以及現階段中藥應用于奶牛便血的具體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奶牛的健康養殖以及我國草食畜牧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幫助。
奶牛養殖生產中,便血的情況多發于奶牛養殖的夏季和秋季,通常在每年的5~9 月份比較多見,其中老年奶牛以及機體素質較弱的奶牛出現便血的情況較多,而中青年奶牛比較少見。通常奶牛便血的病程較短,但是易反復頻發,顯著降低了奶牛的機體健康狀況。夏季奶牛養殖中由于環境溫度過高,奶牛飼養管理措施不夠合理以及飼料營養供給水平不足等情況均容易導致奶牛出現應激以及消化道疾病問題,進而引起奶牛出現便血的癥狀。奶牛飼養中長時間粗飼料供給比例不合理,或者飼料硬塊物質較多,奶牛的飲水衛生條件不達標,甚至飲用污水的情況均會導致奶牛的消化道和內臟器官受損,引起脾胃的功能失調,脾氣變弱,同時出現嚴重的消化不良的情況,進而引起奶牛機體的升降失調,蓄熱蓄積的情況。中醫觀點中熱毒內蘊導致奶牛胃腸道受到嚴重損傷,濕熱淤積導致奶牛機體的氣血阻滯,導致熱盛則迫血妄行,血不歸經,最終溢于腸道導致便血的癥狀出現。
奶牛在出現便血的患病初期會出現精神狀態萎靡不振,采食量顯著下降的情況,同時奶牛的鼻腔中時常出現大量汗液,奶牛的口唇部發紅,舌苔黃膩同時伴隨著部分腫脹的情況。對患病奶牛進行聽診可以發現奶牛的胃腸道蠕動音相比正常奶牛而言顯著降低,患病奶牛的腸鳴音消失或者出現高朗連續的情況。對奶牛的肺部進行聽診發現肺泡聲粗糙,患病奶牛的呼吸急促,常呈現為臥地不起的情況。患病奶牛的體溫通常保持在39.5~40.5℃左右,患病奶牛的脈搏在95~108 次/min 左右。部分患病奶牛出現腹部脹痛,排尿和排糞受阻的情況,排糞過程中出現不斷努責、里急后重的情況,導致糞便中出現血絲或者血凝塊,糞便存在強烈腥臭味。奶牛患病后期出現采食廢絕,反芻停滯的情況,長時間呻吟,同時奶牛機體伴隨著嚴重的脫水,奶牛的眼球下陷,口鼻處出現發熱的癥狀。
奶牛便血的中藥治療措施主要集中在清熱止血,涼血解毒的功效上,做好清除奶牛腸道中的熱毒,同時配合滋陰補脾的藥物,改善奶牛機體的內臟健康狀況,緩解奶牛便血的情況。具體的中藥參考配方如下:黃芩55g、焦地榆5g、焦蒲黃、槐花、側柏葉各65g、當歸45g、丹皮、黃柏各50g、生地、黃連各40g、澤瀉、厚樸、甘草各30g、荊芥穗、炒枳殼各35g,混合后碾磨成細粉后用開水沖調,待藥劑溫度降低后給患病奶牛灌服即可,每天給患病奶牛灌服2 次,通常灌服4~6 次即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中藥配方中槐花和側柏葉主要可以達到清除大腸濕熱的效果,同時達到涼血止血的功效。焦地榆和焦蒲黃通常在中藥中主要是以行血以及涼血和止血的功效。甘草在中藥配方中的應用主要可以健脾益氣,調節中藥配方。中藥配方中的厚樸有助于奶牛機體下氣燥濕。生地和丹皮可以獲得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中藥澤瀉在奶牛機體中具有清濕熱利的功效。荊芥穗中藥可以幫助奶牛疏風理氣的功效。炒枳殼的應用具有寬腸下氣的效果,有助于患病奶牛排出胃腸道中的熱毒。這些中藥的配合對于奶牛胃腸道消化功能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同時增強奶牛內臟器官的功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藥物灌服后的奶牛恢復期若奶牛出現采食量依舊很低的情況,可以通過在奶牛飼糧中添加飼喂麥芽、山楂、澤瀉、焦地榆幫助患病奶牛消食化積,同時有助于奶牛的脾臟和胃的恢復。對于出現了腹部脹氣的便血奶牛則可以通過使用檳榔進行消氣導滯。對于出現了腹痛,下氣行水的奶牛可以通過在中藥中添加使用郁金和延胡索來幫助患病奶牛化瘀行氣。對于出現體虛體弱的患病奶牛可以通過在中藥中添加使用黨參、黃芪以及白術等中藥以幫助奶牛補氣健脾。對于出現熱毒癥狀的患病奶牛需要使用苦參和金銀花進行清熱解毒。
奶牛便血疾病的出現將導致奶牛養殖生產性能下降,影響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進而制約了奶牛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奶牛便血主要是由于機體出現實熱證候,奶牛大腸燥熱,同時久化蘊毒,灼傷機體陰絡,最終出現便血的情況。通過合理的中草藥配方進行奶牛機體的涼血解毒,滋陰生津,同時補氣益脾等功效,達到緩解奶牛便血癥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