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快到考試季了,數不清的復習資料、背不完的重點難點……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真讓人想仰天長嘯——怎么就是記不住!
記憶是大腦對過去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認,它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對考試考查的知識,我們更多依靠長時記憶。大腦首先通過瞬時記憶,在注意力的作用下,把信息放進短時記憶庫,然后信息經復述和練習進入長時記憶庫,我們這才真正“記住”。這個記憶過程的重點是注意力、復述和練習。其中復述的過程,我們可以依據記憶的特點,采用科學的策略,更高效地完成信息加工。
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在短時間內,大腦能夠加工7(±2)個互相獨立的信息單元。如果一次性記憶太多的內容,效果并不理想。可以把內容拆分成一個個小部分,每部分包含的信息單元數不超過7(±2),再一個個分別記憶。對無意義的信息,可以替換為有意義的信息再記憶。如圓周率的具體數值,有一首諧音詩:“山巔一寺一壺酒……”背詩可比背數字容易多了!又如長長的英文單詞,其中某些字母組合與英文造詞的規則有關,按這個規則分拆字母組合并了解其意義,再分組記憶,也符合關于記憶容量的規律。
明明記過,怎么忽然想不起來了?這就是提取信息的難處。因為大腦中記憶的“小房子”太亂了,很多信息混雜在一起。這就要求我們在記憶時像整理房間一樣,把記憶的內容先分類,放到不同的“小房間”里,這樣再提取時就不會腦袋里一團漿糊了。另外,我們可以事先把記憶的“小房間”綁定更多線索,便于提取時搜尋。例如將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聲音信息等結合在一起記憶。讀書時“心眼口”并用,心中記、眼中看、讀出聲,記憶更深刻。多書寫也有助于記憶的儲存和提取。
另外,清晨起床時間、上午8點至11點、下午6點至8點、睡前1小時(不是讓你躺在床上看書到睡著!)都是記憶效果較好的時間段。將這些方法運用好,祝大家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