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一所學校的體育館中,正在舉行一場看上去十分特別的活動。只見場上的學生正在將散落在桌上的十幾塊小木塊迅速地拼裝成一個完整的正方體或是一個小木桶,有的學生動作快得仿佛裝上了機械手,十幾秒甚至幾秒就完成了。
這是由上海市奉賢區和寶山區共同舉辦的“空間思維建構”活動的現場。這個活動通過體育競技模式,幫助學生激發空間思維,培養邏輯推理、手腦協調并用等能力。
金田則老師說
顧名思義,空間思維涉及大腦對空間的想象和理解能力。我們知道,在數學學習中,空間思維對幾何學習十分有用;在物理學習中,要理解物理現象、學習物理規律,空間思維更是不可或缺。而在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中,空間思維的建構能為學生插上“創新思維”的翅膀。如果學生具有良好的空間思維能力,那么對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有更清晰的認識,更開闊的思路,也更容易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從而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空間思維能力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關注,并受到教育學界的重視。
波蘭的貝那茲教授提出:“空間思維是一個控制桿,它能夠通過學習使得學生對事物的了解更深刻,具有更深的洞察力。” 這個“空間思維建構”活動就是根據他的理論來設計的,其主旨是注重“手腦并用”,突出“創新思維”培養。
活動分個人現場達人對抗賽和團體現場對抗賽兩大塊,參賽人員是從兩個區的學生中“海選”出來的。參加個人現場達人對抗賽的學生按照不同的年齡組別,分別進行魯班鎖、米諾立方體、索瑪方塊等項目的比賽,比賽中用時最少者獲勝。團體對抗賽選用大型舞臺演繹類項目“漢諾塔”,同樣按照不同年齡分組進行,比賽中用時最少者獲勝。
比賽所用的賽具都是融合了千年智慧的古典益智類玩具。參賽者要通過細致地拆解賽具,摸清每件賽具的空間結構,然后再逆向思維,設計出還原賽具的方案。參賽者可以通過反復練習,選出最快捷的方案,在這種以用時多少來決勝負的比賽中獲勝。參賽者都以秒為單位快速地完成一件賽具的組裝,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心靈手巧”。
金田則老師說
中國有一個成語“心靈手巧”,手巧了,心思也會變得靈敏, 大腦開發自然就好了。創新思維,就需要這樣的“心靈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