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榮業
摘 要:為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工程質量,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產生活,本文從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澆筑和養生等方面論述了各工序的質量管控重點,并歸納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冬季施工的特殊管控措施。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工序;質量管控;特殊措施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在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的使用非常廣泛,但有的水泥混凝土構件經久耐用、外形美觀;有的混凝土構筑物剛建好不久就需要維修,外觀質量也頗多瑕疵。水泥混凝土常見的質量缺陷有:蜂窩、麻面、孔洞,漏筋,強度不達標,裂縫,尺寸偏差等,這些質量缺陷影響了混凝土構件的耐久性,降低了混凝土產品的使用功能,嚴重的甚至危及公眾安全。因此在公路工程中,需要加強對水泥混凝土質量的管控,提高公路服務品質。
對于不同的使用環境、結構部位,水泥混凝土的質量管控有不同側重。總體而言,水泥混凝土的質量管理,貫穿于混凝土施工的整個過程,包括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選定、混凝土生產和運輸、混凝土澆筑和后續工作等4個階段的質量管理,應堅持從原材料選擇、配合比試驗、混凝土拌和、混凝土運輸、作業面準備、澆筑、拆模、養生等8個方面進行全過程控制。另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冬季施工(視地域環境而定)作為混凝土施工中的特例,需要更加嚴格的特殊管控措施。
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選定
1.1 原材料
水泥混凝土用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集料、細集料、水和外加劑等,做好原材料的選擇,確保原材料質量,就把好了水泥混凝土質量的源頭關。
水泥種類應根據混凝土工程特點和所處環境條件來選定,水泥標號應根據所要配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來選定,水泥性能指標須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要求。
粗集料包括碎石和卵石(含破碎卵石),其技術指標包括級配、最大粒徑、針片狀顆粒含量、壓碎值和含泥量等,在選用時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粗集料的級配選擇,應根據混凝土標號、使用部位、配筋率等因素綜合考慮,普通配筋率的構件多選用5mm~40mm碎石;較高配筋率的構件,如箱梁預制,多選用5mm~25mm碎石。混凝土用細集料主要為砂,有河砂、海砂、山砂之分。海砂中氯離子含量大,不能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河砂一般較為潔凈、可以直接取用或經簡單篩分后使用,在實際施工中較多采用。砂的技術指標主要有細度模數、含泥量等,須符合相應混凝土的規范要求。
混凝土拌制用水可采用飲用水或其他符合規范要求的水。海水不得用于拌制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腐蝕性水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外加劑根據工程需要選擇,其用量應根據產品說明并進行試驗確定。
1.2 混凝土配合比選定
混凝土配合比選定包括試驗室配合比設計和施工配合比確定,試驗室配合比設計根據所需強度等條件,確定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和坍落度等,最后進行試件強度驗證,確定試驗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是根據現場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調整各種材料的摻配比例,使之符合試驗室配合比。雨季由于降雨頻繁,施工配合比變化較大,應加強現場材料含水率檢測,有條件時應在原材料存放區設置防雨棚。
2 混凝土生產和運輸
2.1 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拌和設備一般由材料存儲、材料稱量、材料輸送、攪拌缸、控制系統等組成,實際施工中應選擇合適型號的拌和設備,生產能力需滿足現場施工需要,各料倉獨立設置,材料電子計量系統應校驗合格。混凝土拌和時間應根據設備類型等因素,由試驗確定。混凝土拌制后,及時取樣進行坍落度試驗,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氣溫較高或運距較遠時,應適當加大混凝土坍落度,以抵消混凝土運輸途中的坍落度損失。
2.2 混凝土運輸
公路工程中一般采用混凝土罐車運送混凝土,不得使用三輪車、自卸汽車、裝載機鏟斗等運送。混凝土罐車初次投用或重新啟用時,用清水洗罐后裝入少量混凝土,轉動罐體后倒出,然后再正式裝運混凝土,減少混凝土的水泥漿損失。混凝土開盤拌和前,應檢查罐車及運輸道路,確保車況路況良好,確認準備工作完善以及需要數量。在夏季施工的高標號混凝土,更要注意盡量縮短運輸時間。
3 水泥混凝土澆筑
3.1 作業面準備
混凝土施工前要對作業班組進行相應的技術交底,并對澆筑部位的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進行檢查驗收。一般應選用定型組合鋼模板,模板使用前應拋光、除銹、試拼和涂刷脫模劑。模板的底部為避免“爛根”,采用雙面膠粘貼,并在內部采用塑料膠帶粘貼,如有較大縫隙,采用高標號砂漿填塞;相鄰模板接縫處為避免跑漿,相互之間采用雙面膠粘貼,內側采用塑料膠帶粘貼;模板上如有其他孔洞,可采用塑料膠帶或其他材料進行封堵。混凝土澆筑前,在構件底部灑布水泥漿,可使混凝土構件增加黏結性、降低底部水分損失。
3.2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在澆筑時,自高處自由落下的高差不應大于2m,否則應使用溜槽或串筒,以減少混凝土的離析。根據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澆筑速度,采取分層澆筑并振搗密實。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時,應快插慢拔,避免在混凝土中留下孔洞,注意振搗器不能碰撞模板、鋼筋;振搗器的移動間隔不能超出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深度一般為5cm~10cm;應做到不過振、不漏振。振搗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使用平板振動器時,其移動間距應確保覆蓋已振搗密實的混凝土邊緣。為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在初凝前安排專人對混凝土頂面收平,需要壓光的地方進行壓光。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安排專人檢查模板變形及位移情況,及時加固;并檢查預埋件數量和位置。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如出現間歇,應控制間歇時間盡量縮短,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完上層混凝土;特殊原因造成澆筑中斷的,應留好施工縫,安排好下步銜接措施。
4 拆模和養生
4.1 拆模
混凝土構件的側模和底模一定要區別對待,并結合其受力特點確定拆模時間。非承重構件的側模,當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時即可拆除,在拆除時,注意不要損傷混凝土構件棱角。承重部位的模板拆除,應以同條件養生的試件強度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為準。
4.2 養生
混凝土養生即提供符合混凝土強度增長需要的溫度、濕度,在混凝土澆筑后,根據天氣情況,及時進行混凝土養生。夏季高溫時,應避免太陽暴曬,勤灑水并覆蓋養生布,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冬季氣溫較低時,應覆蓋保溫材料,設置增溫設施。常規混凝土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大體積混凝土,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生時間不少于14天;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養生時間不少于21天。
5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大體積混凝土一般分層澆筑,有的甚至需要分段澆筑。如果分層澆筑間隔時間較長,下層混凝土頂面易出現泌水現象,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摻入外加劑來改善混凝土性能,另外在施工中及時排除泌水。為避免分層澆筑的間隔時間過長而形成冷縫,應做好施工組織措施,確定合理的分段、分層,保證澆筑的人員設備數量,確保混凝土澆筑連續進行。
為避免或減少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發生,可從混凝土的原材料、澆筑和養生等方面采取措施。水泥宜優先選用水化熱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摻加減水劑,控制集料含泥量,細集料選擇較大的細度模數,可有效減少水泥用量,降低凝結過程的水化熱。夏季施工時,采用低溫冷水拌制混凝土,混凝土澆筑后,澆水進行養生,水溫與混凝土表面溫度不宜超出20℃。在混凝土構件內設置過水冷卻管道,管道直徑40mm左右。混凝土澆筑后2~3天時,水化熱形成的升溫最大,此時應加強混凝土內部冷卻管的水循環來散熱,使混凝土內部與表面的溫差控制在20℃以內。此外,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在混凝土中增設防裂鋼筋網片。
6 混凝土冬季施工
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于5℃時即進入冬季施工,需要提前制定切實可行的混凝土冬季施工專項方案,對參建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混凝土冬季施工,需要準備的物資主要有熱源、保溫材料和外加劑等。熱源包括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加熱、混凝土養生時增熱;保溫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養生,包括養生布、草簾和塑料膜等;外加劑有防凍劑、減水劑和早強劑等可供選擇。
混凝土冬季施工,應預先加熱拌和用水,仍無法滿足要求時再加熱集料,集料中不得含有冰雪或凍團,拌和時注意投料順序,避免高溫水接觸水泥及外加劑,混凝土的拌和時間延長至常溫時的1.5倍,應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低于5℃。混凝土澆筑前應清理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并采用熱風機對模板、鋼筋進行預熱,澆筑及拆模后應及時覆蓋保溫,根據混凝土所處環境溫度、混凝土構件結構特點等選擇養生增溫方法,如蓄熱法、蒸汽養生、電加熱法等,也可通過搭設暖棚來防風保溫,暖棚內可采用煤火爐燒水來增溫增濕。安排專人進行混凝土養護值班,對養護溫度進行測量記錄。
結語
在水泥混凝土施工中,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我們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提升參建人員的技術水平、職業素養,在混凝土施工的各道工序上監控重點,嚴格執行設計及規范要求,使水泥混凝土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達到和諧統一,出色發揮混凝土承擔的各項功能,促進公路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南進江.大體積砼施工過程關鍵控制因素分析[J].公路與汽運,2016(6):221-224.
[2]李偉義.冬季道路橋梁施工中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1):256.
[3]王洪林.淺析公路工程混凝土質量通病問題與控制措施[J].科技與企業,2012(2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