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亞偉
?
綜合業務接入區4G基站光纜接入方案分析及建議
葉亞偉
中國通信建設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河南 鄭州 450052
中國移動綜合業務接入區經過多年的規劃建設,已基本實現“城市建城區和重點鄉鎮100%覆蓋”的目標,目前4G基站也已完成規模化部署,進入深度覆蓋和優化補充建設階段。因此,在綜合業務接入區內,如何對分纖點和接入光纜資源進行優化改造,并充分利用綜合業務接入區內分纖點、接入主干光纜等各類資源,實現各類基站的高效接入,夯實全業務運營網絡基礎,成為現階段重點考慮的問題。
綜合業務接入區;4G基站;業務接入
新建基站是指根據無線路測、網絡優化、無線網管話統等信息,確定某區域無法滿足信號覆蓋、話務容量等需要,且通過調節原有天線方位角、俯仰角等軟硬件方式無法解決,只能通過新增站址解決的[1]。新建基站的光纜接入將分為兩種場景進行建設。
城區基站、室分站和微站的場景如圖1所示。基站的光纜按照就近接入原則,并充分利用綜合業務接入區一、二級光交(含家客、集客光交),接入就近的基站、光交等,同時考慮網絡現狀,部署部分基站與就近光交的聯絡光纜,接入環可通過聯絡光纜及光交直通機房光纜進行超大接入環優化,避免工程中過度建設優化光纜[2]。具體光纜接入方案如圖2所示。

圖1 城區基站、室分站和微站的場景圖
對城區基站、室分和微站接入光纜距離制定上限標準,城區基站不超過1.5?km,室分站至就近基站光纜不超過1.3?km(室分站內BBU與RRU的樓間光纜不在該要求內),微站光纜不超過1?km。

圖2 光纜接入方案圖
鄉鎮及農村新建基站的場景如圖3所示。

圖3 鄉鎮及農村新建基站的場景圖
鄉鎮及農村新建基站原則上仍依托現有基站光纜網,并適當考慮利用集客、家客光纜,充分利用現有光纜資源,利用割接方式進行就近基站接入,對于割接距離500?m以內的采用割接光纜2倍芯數的單條光纜選擇就近接頭盒直接割接;對于割接距離超過500?m的采用割接光纜同芯數光纜,并在割接光纜上選擇2個割接點,通過不同路由進行割接。具體光纜接入方案如圖4所示。

圖4 光纜接入方案圖
對農村基站、室分和微站接入光纜距離制定上限標準,農村基站不超過3?km,室分站至就近基站光纜不超過1.5?km(室分站內BBU與RRU的樓間光纜不在該要求內),微站光纜不超過1.5 km。
綜上所述,城區和鄉村新建基站、室分站和微站應杜絕不考慮現有光纜資源,全程新建光纜接入方式的情況,并避免光纜路由的繞接。
優化基站是根據現網以保證通信網絡運行狀態最佳為目的而需要調整的基站,主要涉及接入環超大環改造、就近基站改造入局機房以及基站超長支鏈改造入環等。
優化基站應注意結合優化方案充分發揮利用現網基礎資源,應堅持網格建設和網絡優化相結合的原則,將現網改造成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傳輸網絡。
優化基站存在以下三種應用場景。
為解決部分超大接入環的優化,可以依托綜合業務接入區各主干分纖點與匯聚節點之間的共享或獨享主干光纜,根據規劃就近敷設分纖點至優化基站之間光纜,將超大接入環分裂成符合環路站點數要求的兩個接入環。超大接入環裂環方案如圖5所示。

圖5 超大接入環裂環方案圖
優化基站光纜一般采用鏈型連接綜合業務接入區的主干分纖點等,選用光纜芯數應與主干光纜相匹配,一般采用24~48芯,并減少環路同路由敷設。
由于主干道路管線資源的緊張,原部分就近基站采用直接入局方式。為有效解決部分現網管線資源緊張情況,可結合綜合業務接入區各主干分纖點至匯聚機房的獨享主干光纜,根據規劃可敷設優化基站光纜至就近主干分纖點,然后通過光交環網連接入局。因此可充分利用現有光交網纖芯,并釋放主干路由上的管線資源,減少管道資源擴容壓力。
現網存在部分基站超長支鏈現象,為了保證基站及其他業務的安全性,可結合綜合業務接入區各主干分纖點至匯聚機房的獨享主干光纜,將現有支鏈基站入環改造。支鏈入環改造方案如圖6所示。

優化基站光纜一般采用鏈型連接綜合業務接入區的主干分纖點等,選用光纜芯數應與主干光纜相匹配,一般采用24~48芯,均應減少同環路同路由敷設。
聯絡光纜是指相鄰綜合業務接入區一級分纖點之間、一級分纖點與基站節點之間的光纜,主要用于雙上聯跨不同綜合業務接入區組網[3]。
立足現網資源,充分利用已建的基站光纜,通過建設聯絡光纜,溝通已有基站光纜和綜合業務接入區主干光纜,形成統一的光纜網絡,協同接入各種業務。
聯絡光纜的敷設存在以下兩種應用場景。
為滿足基站、集團客戶專線等業務的雙掛組網需求,在綜合業務接入區僅有一個匯聚節點時,可在兩個綜合業務接入區的相鄰分纖點之間部署聯絡光纜。三種組網場景聯絡光纜的建設方案見圖7。

圖7 三種組網場景聯絡光纜的建設方案
聯絡光纜一般采用鏈型連接兩個相鄰綜合業務接入區的匯聚節點、主干分纖點等,聯絡光纜選用光纜芯數應與主干光纜相匹配,一般采用24~48芯,均應優先應用管道方式敷設,避免采用小芯數光纜“端到端”敷設的建設方式,減少對管孔資源的占用。
分公司和設計單位應認真理解綜合業務接入區內業務接入原則,充分發揮接入區全業務接入能力。通過基站與就近一、二級分纖點間敷設聯絡光纜,逐步實現綜合業務接入區主干光交網與原有基站光纜網的有機融合,最終形成“一張光纜網”。通過一張光纜網融合規劃建設,將傳統網絡架構向目標網絡架構轉型,以構架換能力,實現接入靈活高效、降低接入成本[4]。一張光纜網演進目標架構見圖8。

圖8 一張光纜網演進目標架構圖
基站與就近一、二級分纖點間聯絡光纜應考慮附近區域的集客專線建設和發展情況,一般采用24~48芯,滿足重要集客專線雙路由保護跨區接入和普通集客專線的單路由就近接入,應避免集客專線建設過長接入光纜至匯聚機房。基站、集客接入光交與聯絡光纜的建設方案如圖9所示。

圖9
設計單位應打破傳統設計思路,與時俱進,逐步樹立“一體化”規劃設計思路,堅持全業務一體化建設策略,充分利用已有光纜資源,以一張光纜網統一承載為目標,為運營商打造一張靈活高效的有線接入網,提高光纖資源使用效能。
[1]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3〕31號文[A]. 2013-08-01.
[2]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中國移動家庭寬帶網絡規劃建設指導意見(2017版)[A]. 2017.
[3]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中國移動家庭寬帶末端覆蓋及接入場景建設方案(2016版)[A]. 2016.
[4]2012—2013中國通信業發展分析報告[R].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78-185.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f 4G Base Station Optical Cable Access Scheme in 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Area
Ye Yawei
The Fourth Branch of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Henan Zhengzhou 450052
After years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hina Mobile’s 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area has basically achieved the goal of “100% coverage of urban built urban areas and key towns and villages”. At present, 4G base stations have also completed large-scale deployment, entering deep coverage and optimizing supplementary construction stage. Therefore, in the 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area, how to optimize the fiber-optic points and access fiber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such as fiber-optic points in the 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area and access to backbone optical cables, realize efficient access to various types of base stations, and consolidates the network foundation of full-service operations, has become a key issue at this stage.
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area; 4G base station; service access
TN929.5
A
葉亞偉,男,西安交通大學工程碩士,現任中國通信建設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傳輸部設計五室主任,E-mail:yeyawei@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