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平 西安工程大學城市規劃與市政工程學院 邵瑞華 西安工程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對教師教學質量作出評價,是高等學校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實現教學評價的信息化和數字化則是提高教學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證,因此網絡課堂教學評價就成為了網絡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課堂教學考核是整個教學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的教學考核通常分為兩大部分:平時成績,期末成績(試卷)。期末成績的評定較為客觀,大多數情況是閉卷試卷,成績的確定較公正,但也比較死板,靈活性差。平時成績的評定大多由教師自己確定,給定很靈活,多數由“考勤情況、課堂平時表現、作業質量等構成”,每項的分值比例則因教而異,但這些延時性很明顯,它不能準確的反映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實時實際效果,它也很難準確的反映教學質量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
針對平時成績評定過程中的一些缺陷,如準確性差、延時明顯等,我們建設一套基于網絡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管理系統,希望該系統能實時有效的,評定課堂教學效果,為平時成績的給定提供量化指標依據。
構建量化的基于網絡手段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系統,加入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指標,具體指標體系,由教師自己選定,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同時保持準確性和靈活性更主要的是構建教學研究的數據;建立基于Web和手機APP的網絡管理系統,可以實時的有效監控課堂教學情況,實時反映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提供了另一種“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互動,強調了“翻轉課堂”的網絡性和開放性,保證了課堂教學適量評定的實時性和真實性。管理系統可自動收集大量課堂實時數據,為教學大數據系統提供直接依據。
為了有效的評價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作者專門構建的適用于一般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分量規表(Rubrics),對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效果做了量化,可根據不同專業課程,適度更改以適應不同的課程。

表1 課程教學效果評分量規表
2.4.1 教師管理模塊:教師信息建立;教師信息的更新與維護;教師信息的查詢。
2.4.2 評分模塊: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量化評價;同行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量化評價;領導與督導組對教學效果的量化評價;評價信息的查詢。
2.4.3 課堂評價模塊:對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信息初始化;對不同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評價結果的分類統計;
2.4.4 系統設置模塊:評價系統的相關操作說明;不同評價主體的登錄設置;不同評價主體的權限設置;不同評價主體對評價結果的查詢權限設置。
根據教學評價系統的需要,可設置相關的數據項和數據結構用來存放整個評價系統所需的信息。在名為evaluation的數據庫里包含用戶數據對象和系統數據對象兩大部分,系統數據對象由系統自動產生,用戶數據對象由設計人員根據需要設計。該數據庫設計的核心部分是對評價數據進行處理。數據庫包括以下部分:
2.5.1 用戶登錄模塊。該系統的用戶包括教師監督員、教師同行、學生及管理員四種。對于不同的用戶該系統設置了不同的用戶名和密碼,用戶依據自己的用戶名及密碼進行登錄。登錄的相關程序代碼如下:
2.5.2 用戶評價模塊。為了能讓學生及老師積極主動對課堂教學情況做出評價,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我們對老師和學生可做一些權限設置,對于學生需要提交完教學評價方可查詢自己的成績,對于老師需要提交完對其他老師課堂教學評價之后方可查詢自己所代課程的評價結果。
2.5.3 查詢模塊。該系統還設置了教師評價信息的查詢功能,教師只要利用相應的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即可查詢自己的評價結果。
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系統是根據多層次綜合評價的方法,采用web數據庫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收集各教師課堂教學的有關資料,然后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分析和價值判斷。利用該系統可以完成評價信息的采集、評價結果的統計匯總、相關信息查詢等工作。最終為翻轉課堂、對分課堂、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等的學習方式提供數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