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芳艷(云南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650000)
虛擬與現實世界并立,虛擬對現實世界來說是一種補充,這種補充的作用是對現實世界的功能強化和邊界拓展。就其功能強化而言,其表現在之前有的或不存在的現在仍在不斷產生的,各類物象的相關創造或加工。
中國講究陰陽相衡,繪畫也一樣,從繪畫構成來說必須講究平衡。所以我選擇現實與虛擬相結合,不管是繪畫內容,還是繪畫形式都希望達到達到一種平衡狀態。《黃粱夢》(如圖)由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腦中虛擬出來的藍色夢幻,一個自信,驕傲的年輕人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實現自我理想與現實世界的完美融合。下半部分是我對這座城市的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新建的建筑和即將拆遷的建筑標志著時代的進步。此外,《黃粱夢》相對我之前的畫而言,在繪畫語言上,色彩飽和度上具有心得突破,在繪畫中嘗試新畫法,首次使用刮刀作畫。且,整體色調亮暗對比明確。背景是根據畫面的需要所畫,不存在具體的參照物.畫面風格很多樣統一,整體較和諧,內容較豐滿,摒棄了單純的形式美創作存在的空洞及過于抽象的弊端。

我選擇現實與虛擬相結合。《黃粱夢》一座正在變遷的城市,和我想像個男人一樣給自己撐起一片天,給父母撐起一片天的夢境相結合,采用夢境的形式反映現實。實現自我理想與現實世界的完美結合。藝術家終其一生創造稱為藝術形式,超越自我和現實。現實與虛擬是藝術家的審美體驗所形成的審美情感,是無限的,是生活本身的提煉的,是精神層次的。
我始終堅信藝術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卻高于生活。只有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現實與虛擬的完美結合,才可以創作出完整的藝術作品。繪制《黃粱夢》時,我有意識地運用了寫實的表現手法,在寫實中帶有自我繪畫語言的表達。在我看來繪畫的最高價值不在于對對象的臨摹,它是帶有一種主觀的思維意識,但不僅僅是主觀情緒的抒發也是在尊重在客觀之上的。《黃粱夢》的下半部分集中表現我對西安這座城市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利用新建的建筑和即將拆遷的建筑來表現時代特征和其日新月異的變化和進步,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繪畫特性,但卻摒棄了現實主義回話不注重形式美的弊端。
此外,《黃粱夢》相對我之前的畫而言,色彩飽和度較以往較高,明暗對比也更加較強烈。背景是根據畫面的需要所畫,不存在具體的參照物.畫面風格很多樣統一,整體較和諧,內容較豐滿,摒棄了單純的形式美創作存在的空洞及過于抽象的弊端。
一直以來著迷有棱有角的建筑物,在構思這幅畫時我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生活了七年的含光南路)與我大腦中的一絲虛擬幻想。這張畫的下半部分看似是一個城市風景,但它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風景,它是我對這個城市和生活的認識。上半部分是一個虛擬的夢鏡。這幅作品起初命名為《白日夢》,但我覺的《黃粱夢》更尖銳,更能反映我內心深處創作這張畫的意旨。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這其中有的人把它變成了脫離現實的空想,另外一些人則是憑借著勤勞的雙手,腳踏實地的行動去不斷接近并實現它。那些改變我們的生活和這個世界,從而實現自身價值的人從來都是那些不畏艱難,敢幻想敢做的實干家。一味的沉迷于自己的幻想,那么終將迷失方向。
《黃粱夢》這一繪畫創作是我對繪畫藝術內容和形式關系的實驗性理解和表達,在以后的繪畫過程中,我將繼續堅持繪畫藝術內容和形式相統一,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原則,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實現自我創作水平和繪畫審美水平的突破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