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虹
[摘要]目的探討尿激酶溶栓治療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療效及對心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分為對照組(n=70例)和觀察組(n=70例)。對照組采用急性心梗死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比較2組治療后冠脈再通率、病死率及心功能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冠脈再通率和病死率分別為81.43%和7.14%,顯著優于對照組的52.86%和18.57%(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SD、LVEDD和LVEF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尿激酶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提高冠脈再通率,改善其心功能,降低臨床死亡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尿激酶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脈再通率;病死率;心功能指標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97.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心臟破裂等并發癥發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疏通閉塞的冠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降低死亡率。本課題選擇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尿激酶溶栓治療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療效及對心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70例,其中男4l例,女29例;年齡60~81歲,平均(70.13±4.65)歲。觀察組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60~83歲,平均(70.59±4.83)歲。入選患者均確診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具溶栓禁忌癥者、活動出血者及2周內有手術史者,兩組一般資料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硝酸脂類擴血管藥、他汀類降脂藥、B一受體阻滯劑、非甾體抗炎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劑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給予尿激酶(南京南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3290)靜脈滴注150萬u,于30 min內注射完;12 h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1)4000 u皮下注射,12 hN藥1次。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應用“x±s”描述,采用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后冠脈再通率及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冠脈再通者57例,病死者5例,冠脈再通率和病死率分別為81.43%和7.14%;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冠脈再通者37例,病死者13例,冠脈再通率和病死率分別為52.86%和18.57%(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SD、LVEDD和LVEF分別為(3 8.1 3±1.6 8)mm、(52.46±2.2 8)mm和(67.05±1.36)%,顯著優于對照組的(47.32±2.91)mm、(58.45±3.34)mm和(57.17±2.62)%(P<0.05)。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血栓堵塞冠狀動脈管腔引起。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冠脈粥樣化發病率較高,極易因為情緒、氣溫、飲酒等因素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當心肌梗死發生1 h后心肌開始壞死,發病后8h左右心肌將會完全壞死,因此及時開通阻塞的冠脈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硝酸脂類擴血管藥、他汀類降脂藥、β-受體阻滯劑、非甾體抗炎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是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藥物,但是上述藥物難以控制病情的進展。尿激酶是一種療效確切的酶類溶栓藥物,可將體內的纖溶酶原激活為纖溶酶,使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水解,從而起到溶栓的效果,以挽救頻死的心肌,降低患者死亡率。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冠脈再通率和病死率分別為8 1.43%和7.14%,顯著優于對照組的52.86%和18.57%(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SD、LVEDD和LVEF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尿激酶溶栓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提高冠脈再通率,改善其心功能,降低臨床死亡率,值得推廣應用。
本文編輯: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