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霞 孫娜
[摘要]目的分析于高血壓護理工作中中應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的臨床價值。方法依照亂數表法擇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79例高血壓患者行對比實驗,給予40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另39例實驗組患者則結合常規護理和程序化健康教育。對比二者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護理后健康知識掌握度和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等參數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于高血壓護理工作中中應用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了解度,進而優化其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程序化健康教育;高血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32.02
高血壓其主要臨床特征為患者機體動脈血壓水平異常增高,其不僅具有較高發病率,致殘、致死率,且伴有較低控制率、服藥率和知曉率。因而,強化臨床中高血壓健康知識宣教工作尤為重要。本文將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所收治79例高血壓患者為例展開簡要分析,實驗詳情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高血壓患者為例,依照亂數表法擇取79例進行對比實驗。對照組患者總計40例,其中,24例為男性患者,另16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52~84歲,平均(63.70±4.51)歲。實驗組患者總計39例,其中,24例為男性患者,另15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54~86歲,平均(64.634±4.59)歲。二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別(P>0.05)。
1.2臨床護理方案
給予40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護理及相關用藥指導等。予以另39例實驗組患者常規護理結合程序化健康知識教育,其中,常規護理內容與對照組一致。程序化健康知識教育主要內容如下。(1)計劃制定。參照臨床護理診斷,結合患者個人性格愛好、心理特點、家庭狀況等個人信息為其制定針對性、個性化教育計劃。(2)教育實施。①用藥護理。詳細告知相關藥物主要藥效和副作用,以便患者充分了解口服用藥于保護機體主要臟器、緩解高血壓臨床癥狀的意義和重要性,進而提高其用藥依從性,降低中斷用藥事件,規避停藥綜合征。②心理干預?;诟哐獕翰〕涕L、易反復、難根治等特點,易給患者造成較大生理、心理痛苦,因此用藥中應始終貫徹心理干預,以改善其恐懼、孤獨、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⑨營養支持。針對高血壓患者,應杜絕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多攝入低鹽、低熱量、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素等食物,以提高機體鈣、鉀、鎂水平。④運動護理。依照患者病情和其心理愛好為其制定合理運動康復計劃以改善其生活質量。包括快走、五禽戲、太極拳等。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根據循序漸進原則,避免過猶不及。
1.3觀察指標
對比二者護理后健康知識掌握度和臨床總療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二者護理后健康知識掌握情況
實驗組39例患者中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為優者為23,良為11,可為4,差為l,總優良率為87.2%(34/39);對照組40例患者中,評分為優者為16,良為10,可為8,差為6,總優良率為65.0%(26/40)(P<0.05)。
2.2二者護理后臨床總有效率
實驗組39例患者中顯效為19,有效為1 4,無效6,總有效率為84.6%(33/39);對照組40例患者中,顯效為15,有效為12,無效13,總有效率為67.5%(33/39)
(P<0.05)。
3實驗小結
當前,針對高血壓患者,尚無特效藥予以根治,因而,多采取規律、長期、正規給藥模式予以改善,輔以一定營養支持和運動護理,以實現最大化血壓控制。因此,盡可能優化高血壓患者臨床護理質量成為改善其臨床癥狀突破口之一。經相關學者研究發現,于高血壓臨床治療中,提高護理質量,開展相關健康知識教育不僅有助于引導患者科學飲食、合理運動,還可提高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進而實現治療效果最大化優化。本次實驗中,經由程序化健康教育后,實驗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度優良率、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分別達87.2%、84.6%,表明,此次程序化健康教育有效性。其中,計劃制定可顯著提高健康教育實施流程科學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用藥指導則可明顯提高患者對用藥重視,改善中斷用藥現象;心理干預則可通過一定心理輔導緩解患者抑郁、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營養支持則可引導患者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建立健康、科學飲食方式;運動護理則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經聯合以上環節,開展系列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身認識度,且有助于爭取家屬支持,有效形成患者、醫院、家屬三方合力,共同促進高血壓臨床治療工作。
綜合以上可知,于高血壓護理工作中中應用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了解度,進而優化其臨床治療效果。
本文編輯: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