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要]探討產后乳汁淤積的原因和護理干預對乳汁淤積的影響方法臨床觀察對51例產后初發乳汁淤積產婦給予正確母乳喂養指導、手法推拿按摩和心理干預等護理措施后乳汁淤積緩解的效果結果治療后除5例產婦外,其余乳汁淤積均基本消散,繼續進行母乳喂養結論經積極護理干預,改善乳汁淤積效果明顯,縮短恢復時間,有利于母乳喂養,值得臨床積極推廣應用
[關鍵詞]乳汁淤積;乳房按摩;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1.02
產后乳汁淤積為哺乳期較常見的并發癥,常見于初產婦。乳汁淤積會間接降低母乳喂養率,影響產婦健康及嬰兒的哺乳,為進一步提高母乳喂養率,通過合理有效的護理手法對于孕婦產后乳汁淤積緩解有較好的效果,我院對就診于我科室的51例產后乳汁淤積患者采用給予正確母乳喂養指導、手法推拿按摩和心理干預等護理措施,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51例患者均為就診于我科室的門診,診斷為產后乳汁淤積的初發患者,年齡23~36歲,初產婦41例,經產婦10例,順產44例,剖宮產7例,先天乳頭內陷畸形13例,發病時間產后7天~1年3個月,左乳房27例,右乳房24例,所有產婦均無其他并發癥和母乳喂養的禁忌癥。
1.2診斷標準參照乳腺疾病診療規范(2010版)
1.3方法
1.3.1手法推拿按摩乳房
在乳腺管的疏通上按摩有著一定的療效,先讓產婦處仰臥位再進行按摩,用熱毛巾或紅外線乳腺治療儀熱療乳房10~20分鐘,首先,將少量潤滑劑涂抹于乳房腫痛區域,左手端托患乳,隨后運用推、揉、按的手法加以按摩疏通。然后,用右手以適度輕拿揉抓的方式來疏通淤乳。同時采用點壓方式,由輕至重逐步施加力度加以按摩,以患者可忍受為宜。疑有膿腫形成時勿用力按壓膿腫部位,應通知醫生采取進一步檢查治療措施,暫停乳房按摩。熱敷及按摩結束后,按摩者一手放在乳房的一側輕輕晃動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于乳暈處即乳腺管壺腹部,輕輕按壓擠奶,可見乳汁溢出或噴出。此過程可反復進行,至乳房松軟為好,總時間可控制在20~30 min,不宜時間過長,以免使產婦感到疲勞,乳房按摩時間過長也會加重局部的水腫狀態,不利于恢復。
1.3.2心理干預
在按摩的同時可不斷和產婦交流,本著關愛和尊重產婦的原則,用溫柔親切的語言,緩緩的與產婦交流,配合輕柔有序的按摩手法,建立初步的信任感。提供人性化服務,使產婦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得以消除,產婦也愿意忍受配合治療。幫助產婦建立自信心,在產婦配合護理人員治療中,母乳喂養的信心更加堅定。另外,要告知產婦和家屬,保持心情的舒爽愉悅對于乳汁暢通、分泌和排泄非常有利。
1.3.3母乳喂養指導
臨床常見產后幾天就乳汁淤積來就診的患者,如剖宮產后害怕疼痛不愿行母乳喂養,或受地域和文化的限制,對母乳喂養認識不足甚至有錯誤認識。使用奶粉奶瓶長期來喂哺嬰兒,會讓嬰兒拒絕母乳,進而導致產婦乳汁淤積。因此母乳喂養宣教凸顯的愈加重要,告知產婦母乳喂養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防止產后出血,新生兒免疫力可通過喂哺初乳得到增強,并促進母嬰感情的增進,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乳腺癌的患病幾率,使產婦主動進行母乳喂養。
有些產婦因哺乳后乳房未被及時排空,進而造成乳汁淤積,乳房脹痛。產婦進行哺乳前應先告知其將一側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側乳房,將正確的擠奶方法告知產婦和家屬,若嬰兒不能吸空,乳汁應被及時擠出。如是凹陷、平坦、過小的產婦乳頭,也會讓嬰兒很難吸吮到,乳頭過大則超過了嬰兒的開口度,也不能正確含接乳頭,致使乳汁排出不暢淤積。針對這種情況,可使用乳頭罩,嬰兒借助乳頭罩上的乳頭來完成吸吮,或在嬰兒饑餓的情況,平坦的一側先被吸吮,可助于乳腺管的吸通,但這種情況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和鍛煉,還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有的產婦存在哺乳的姿勢不當,導致嬰兒無法完成有效吸吮,帶來惡性循環,造成乳汁的淤積。對于產婦給予母乳喂養姿勢的指導,使大部分乳暈被嬰兒含在口中而非乳頭,進行有效的吸吮,這一點也很重要,有時會被忽視。
由于皸裂后的乳頭,在嬰兒吸吮中會導致產婦乳頭的劇烈疼痛,嚴重影響母乳喂養效果,常常會產生乳汁淤積并導致乳腺炎的發生。此時需要正確指導產婦拔出乳頭的方法,以確保母乳喂養的順利完成。如已經發生乳頭皸裂,可在保持局部衛生清潔的前提下,也可配置乳頭罩,嬰兒通過乳頭罩上的乳頭進行吸吮,只有嬰兒不直接接觸乳頭皸裂部位,減少不良刺激,多可在48~72小時內痊愈,如仍未好轉,則應盡早就診于專科醫院,由專業的醫生治療,忌盲目涂抹藥物。
如紅、腫、熱、痛的癥狀出現在產婦乳房局部時,乳腺炎的可能應首先被要考慮到。炎癥早期,暢通乳汁和避免乳汁繼續淤積是治療的總原則和目標,同時乳頭損傷應當防止,并注意保持清潔。患側乳房應停止哺乳,同時借助吸乳器盡量將吸盡乳汁,然后運行手法按摩,促進局部淤積的消散,使乳汁通暢排出。
2結果
治療觀察病例除3例乳頭明顯畸形和2例進展為乳腺炎外,其余均在1.5~5天內,乳管通暢,乳汁淤積基本消散,成功繼續進行母乳喂養。無一例在一周內再次發生乳汁淤積。
3分析
營養均衡、易于消化吸收、利于嬰兒生長發育等是母乳的優點體現。泌乳除與產婦身體素質和乳腺發育情況有關外,更和產婦在孕產后的心情及傷口疼痛進而抑制乳腺分泌也有著直接關系。嬰兒錯誤的吸吮乳頭方式也會導致乳汁分泌不暢甚至無乳的出現,因此分娩后的乳房護理與乳汁分泌的關系密不可分。通過對病例的分析,發現情緒因素在本病的發生和發展中占重要的地位,共有19例患者有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伴隨,且發病與年齡,哺乳月齡和是否初產婦均無相關性,呈現廣泛發病的表現。中醫認為,產后乳汁淤積是乳癰產生的直接病因,與氣滯有一定的關系,疏肝理氣往往有一定的效果,同時提出了手法排乳的治療原則。運用手法排乳,疏通乳絡,從而達到消炎止痛,促進雙重治療作用的發揮。其次乳頭凹陷畸形也是發病較多的誘發因素,先天乳頭凹陷畸形II度以上往往在哺乳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占發病人數的四分之一,嚴重的乳頭畸形往往治療效果很差,可能需要考慮放棄母乳喂養。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哺乳半年以上的產婦也有發生乳汁淤積的現象,而且發病人數也不算少,占總數的近十分之一,分析原因可能與產婦本身的警惕性降低,產假后恢復工作不能及時哺乳,或被孩子踢到乳房的外傷性原因,這類患者自身有豐富的哺乳經驗,精通一定的按摩手法,心理成熟,一般癥狀較輕,恢復快,即使有嚴重的病例也可考慮回乳治療,一般不會影響母乳喂養的效果。
4體會
乳房按摩可促進產婦乳汁的分泌,護士利用對乳房施以各種手法的按摩來刺激泌乳反射的完成,引起催乳素的分泌,增加泌乳。乳房按摩的正確方式能促進乳汁的分泌,對于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更有利。乳房按摩一方面能實現乳腺管的疏通,帶來局部血液循環的增加,進而促進乳汁的分泌,另一方面可通過密切的護士和產婦接觸,讓產婦緊張與疲勞得以消除進而身心愉悅,通過對51例產后乳汁淤積者進行護理可知,在消除產后乳汁淤積上,正確的母乳喂養指導、手法推拿按摩和心理干預所發揮的效果是滿意的。采用穴位按摩可疏通乳腺導管,排出淤積的乳汁,防止炎癥的發展和治療局部炎癥。通過輕抖乳房,可使淤積的乳汁松散,由于操作輕巧,且產婦疼痛程度明顯減輕,操作時產婦能很好配合,這也是效果明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幾種簡單易操作的方法,對改善乳汁淤積效果明顯,與自行在家治療相比較可縮短恢復時間,針對乳汁淤積發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護理對策,更加有效的減少產婦產后乳汁淤積的發生,有利于母乳喂養推廣實行,值得臨床積極推廣應用。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