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輝
摘要:學生的數學學習是現實的、有效的、富有挑戰性的,切實開展有效學習,就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對知識產生渴望。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從學生本身心理活動來分析,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理智情感、明確的學習目的等是影響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關鍵詞:初中數學,興趣,主動學習
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做了一些淺顯的分析,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主動性。
學生是教學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因此,教師、教材及一切教學手段都在為學生的“學”來服務。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激發學生對要學習的材料的濃厚興趣。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盡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愉快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等情緒。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故意弄出錯誤,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研究,糾正錯誤,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注重學習方法指導,促進學習主動性。
沒有學不會的,只有不會學的,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在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旦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1、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學會“讀”。教師可為學生編好閱讀提綱,讓學生通過閱讀,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并圍繞重點問題展開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2、指導學生表述,讓學生學會“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敢于放手,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例如:給出一個命題,要鼓勵學生說已知、說未知、說方法、說思路。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內容,更是要鼓勵學生主動去講。在講的過程中,出現的差錯、漏洞,教師可慢慢開導,幫助他們正確的表述,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3、指導學生動手做,讓學生學會“做”。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就會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愿望,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只作適當地提示。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體會到所學習的知識是自己發現的,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內角和時,教師可先提出問題:
①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內容是什么?
②四邊形內角和等于多少?
③五邊形內角和等于多少?
學生從以已有的知識背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出發,自己動手,動腦得出四邊形、五邊形內角和的度數。
然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猜想:n(n≥3)邊形內角和是多少?
① n=3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1×180
② n=4時,四邊形內角和為360=2×180
③ n=5時,五邊形內角和為540=3×180
④ 提出六邊形、七邊形、十邊形、邊形的內角和分別為多少?
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猜想邊形內角和為(n-2)×180°,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定理的過程,歸納獲得數學結論,體會到知識是自己發現的,增強了自信心,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4、指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想”養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會思考的學生才會學習。讓學生思考知識點和解題技巧,思考多種解法的優劣,思考各種方法之間存在的聯系,還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思考,題設條件能否減弱,問題可否推廣等問題,使學生主動去學習。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提高學習主動性。
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發展不盡相同,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因而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因人施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發展需要,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喜歡數學課,能在數學課上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去學習數學。
1、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要解除學生的束縛,與學生積極的互動,為學生營造一種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主動性不斷發展和提高。
2、發展個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4]”。要允許學生對知識有不同理解,不同的表達方法、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答。在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對于“興奮型”的學生可采用“以動制動”,根據他們反應快,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可多提問,讓他們多發表意見;讓善于思考又不愛發言的“抑郁型”學生來發表不同看法,讓“內向型”學生說一說別人講得對不對等等,根據學生氣質差異因人施教,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就能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承認差異,利用差異,發展差異”[4]。因材施教,正視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空間,由此來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喜歡教師,也會對這位教師所任的學科感興趣,進而幻想在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情境,課堂教學效率才會大大提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學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讓學生真正的成為教學的主體,讓新的數學教育給我們的所有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副為謀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心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就一定能實現由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偉大轉變,使學生真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