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紅
摘要:新課程理念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班級教學結構,改變了班級教學中學生成員間以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促進了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從而使學生在各自的小組活動中盡己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然而,農村學校由于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培養的力度不夠,致使合作學習的效率不高。本文分析其原因,并對有效合作學習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效率;分析
顧名思義,合作學習就是堅持以生為本為原則,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特點出發,將學生統籌搭配成三到五個人的學習互助小組,以期通過明確的分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所以,筆者聯系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低效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分組結構不合理
許多老師沒有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精髓,他們不是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長、優勢進行優勢互補,統籌搭配學習小組,而是讓學生自愿組合,這樣的話,許多平時玩得來的同學都湊到了一起,形成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不良局面。這樣的組合方式只能是滋生閑聊的土壤,根本不能體現“異質分組,異組同質”的分組原則。
策略:根據學生認知規律,搭配“異質分組,異組同質”的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要體現相互啟發,相互協助,這就需要老師根據班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長優勢進行合理組合,以便于讓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才能體現“異質分組,異組同質”的原則,才利于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二、組員分工不明確
有合作就需要明確分工,一盤散沙、漫無目的合作是毫無意義的。如:學“概率”時,我們通常讓小組之間通過統計拋出的硬幣隨機落下的正反面出現次數來進行合作學習,如果我們不明確分工的話,就會發現只有一個人在拋,一個人在統計,剩下的就開小差了。這樣忙得焦頭爛額,閑的無所事事,久而久之,就會呈兩極分化,背離了學習小組相互啟發,共同進步的初衷。
策略:根據組員優勢特長和認知規律進行明確任務分工。在上例中,我們可以在每組中遴選一位責任心和組織能力強的做組長,然后指導組長根據其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明確的任務分工,以期保障學生都能發揮所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要得到高效、有序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必須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角色。如:組織者、書記員、檢查員、首席發言人、第二發言人等。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各負其責。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不在混亂嘈雜,不再存在被遺忘、被冷落的盲點,體現了一種高效能、低耗時的課堂學習結構。
三、學習內容不合理
合作學習有其自身的適用范圍,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但是,初中數學課堂中,許多一線教師沒有人知道這一點,往往為了自己省事省力或者為了迎合時髦的形式而錯將不適合的教學內容讓大家來進行小組學習。如:學相對較簡單的“有理數加減法”內容時,如果讓大家合作學習,則大家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沒有用武之地;反之,若讓學生探究比較抽象的難度系數較高的問題如:“二次函數及其圖象”等問題時,如果沒有老師引導,許多同學將不知所措,也會導致空浪費時間。 策略: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學習氛圍由學習主題、學生的心理情感和智力活動三個因素構成。教學實踐表明,良好的氛圍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條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
四、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因素,使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農村初中學校的學生家長,有很多不重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的學生家長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也會有出路,因而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個別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好好學習,成天上網、聊天、玩游戲,也影響著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些自制力差的初中生漸漸缺少了學習的動力,迷戀于網上游戲不能自拔,如果學生家長不配合學校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與管理,是很容易出問題的。可以說社會與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也影響著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策略:學校要定時開學生家長會,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對教育教學以及家庭教育的認識,讓他們能夠重視教育,為學校教育出謀劃策。另外,初中的教育教學,應采用大循環,讓所有的老師都得到鍛煉,得到教師專業的良性發展,讓學生融入到溫暖的集體生活中,沒特殊情況,不隨意分班。作為班主任還應當通過班會、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他們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集體主義責任感,懂得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道理。
以上是筆者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對小組低效合作產生原因的分析和對應的策略總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能還有許多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根據實際學情組建合理的契合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協作的學習小組,然后再加以積極指導,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習別人的長處,最終達到共同進步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樊蘭蓉.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09(9).
[2]謝勤.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吉林教育,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