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面臨著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應當以完成教學目標為方向,打造高效課堂,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就當前的實際教學工作開展情況而言,雖然教師已經有意識的進行了高效課堂構建措施思考,但是教學水平依舊較低,多種問題層出不窮,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高效課堂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課堂;構建要點
引言
小學數學的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對學生往后的生活和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當前“唯分數論”的整體教學環境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候過多地關注學生的成績,要求學生強記知識點,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從教學的效果上來看比不上互動性的課堂,互動性的課堂教學效果通常較好。
1、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其一,數學課程相比其他學科更為復雜與抽象,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枯燥。而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沒有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教學思考,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學習需求,習慣性的采用灌輸式教育模式展開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其二,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僅僅以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要教學目標,以課堂教授、課后大量習題練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容易對教師形成過度依賴,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提升自身的舉一反三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等重要的學科素養。正是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難以順利開展,同時還難以完成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針對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當積極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教學問題,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2、小學數學教學有效課堂構建要點
2.1課前準備要充分
課前準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備課”,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其必須要對學生的學習負起責任,盡到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然而,部分教師可能會有這樣一種想法,即認為自己有多年的教學經驗,教材的內容早就吃透了,無需進行課前預習。但由于其之前的教學大多數是采用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與接受能力,容易導致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答。因此,教師在課前可先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鉆研,找出教學的重難點,并有針對性地設想互動的過程與效果,避免學生在詢問的過程中出現斷片或者卡殼的情況,而是能夠用最通俗、最簡短的語言回答學生的問題,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并使得其心中的疑團能夠及時解開。由此可見,教師身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輔助者,光吃透教材還不夠,還應通過充分的課前準備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營造課堂互動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應順應發展需求,突破傳統、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嘗試從自身改變,運用新穎的教學模式給學生進行引導教學而不是灌輸知識。比如進行人教版小學教學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時,先讓學生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不斷變大,積也變大”的基本概念,再以6×4=24;6×40=240;6×400=2400;舉例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快速有效地學習數學公式及概念,最后來設計一個數學游戲,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讓學生自己挑戰,完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不斷變小,積也變小的概念及公式理解,以此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營造出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這樣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間課堂互動,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提高,增強了教學實效。
2.3開展課堂互動討論,促進生生互動
教師還可以把情境互動和課堂的生生互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可以全面、自主、和諧地進行同學間的人際交往。教師轉換教學形式,讓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相互討論、互相切磋,為學生提供表達個體觀點、展示個性的舞臺。只有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善于鼓勵和引導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教學活動中,在互動交流中逐步培養出學生們自主探索和自我分析的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更好地互動交流。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條形統計圖》的教學中,通過課時的學習,讓學生清晰地認識什么是條形統計圖,了解怎樣使用條形統計圖。而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掌握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并能簡單地使用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用條形統計圖反映出各小組學生的出生月份,讓學生展開交流談論,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互動,動手繪制,再通過觀察、比較便可以透徹的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統計特點。經過課堂互動,學生們可以自主摸索出條形統計圖的數據構成情況和繪制標準,進而培養了學生們的自主探索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2.4組織學生進行互動
小學數學中的課堂互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這些互動形式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重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實現,這樣的合作模式既有利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又有利于對學生團隊合作與競爭能力的培養,使其在合作中競爭、競爭中合作。
結語
總而言之,構建互動課堂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不僅成功激發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促進了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互動課堂當中,學生擁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他們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在小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得到提高。但是在進行互動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做到收放自如,既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互動交流,又要對他們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不讓缺乏明確目的和方向的互動教學徒具形式。教師要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有效的互動方式,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楊長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7(25):73-74
[2]樊朝霞.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7(2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