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瑩

馬鈴薯是我國五大主食之一,黑龍江省地處我國東北高寒地區,氣候冷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毒傳播媒介少。具有適應馬鈴薯生長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是我國重要的馬鈴薯種薯和商品薯生產基地。我省地處平原,土地資源極其優良,適合大型機械化作業。同時我省先進的大型現代化農機裝備也為大力推廣馬鈴薯機械化大壟高產栽培技術提供了有利條件。
馬鈴薯適宜的前茬作物為玉米、麥類、谷子,其次為高粱、大豆。地塊選擇宜選光照充足、土質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耕層深厚,PH=4.8-7.0呈微酸性的沙壤土。需要水源充足、電力供應穩定、有指針式噴灌機的地塊最佳。最好秋整地,整地方式可選用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整地,也可用100馬力以上拖拉機翻地、翻后耙細。整地質量要求疏松土層要達到25-30cm。聯合整地深松要達到40cm以上,以打破犁底層。如時間允許,最好按設計壟距80cm或90cm秋起壟。秋起壟要做到壟直、大小一致。
種薯宜選擇正規公司生產的級別清晰的優質脫毒種薯。種薯大小應在30~500克之間。不可用挑選下來的30克以下的屑薯。在播種前20天種薯貯存庫開始逐漸升溫,開啟通風設施,往種薯堆內強制通風,以使其均勻回溫。在播種前10天左右將種薯有計劃的出到便于切種作業,寬敞的場地。一般碼5~6袋高,垛不宜過大,垛之間應留有空隙,便于進入溫暖空氣。頂部應使草簾等遮蓋,避免強光灼傷薯芽。前期夜晚要注意防凍。種植多個品種時,應分開放置,避免混雜的發生。
在播種前2~3天開始切種薯,此時種芽應控制在1~2mm最佳。種芽過長,在拌種、運輸、機械播種過程中會造成薯芽的損傷。每人要備兩把切刀,用一把浸泡消毒一把。消毒液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漂白粉飽和溶液均可。種塊大小宜控制在30~50g左右。盡量切方塊,多帶薯肉,不可切成片狀、條狀。切塊大小、形狀、均勻度都會影響機械播種質量。
切好的種塊每100kg,可用甲基托布津70%可濕性粉劑100g+農用鏈霉素15g+滑石粉適量拌種;也可用甲基托布津70%懸浮劑100ml+農用鏈霉素15g種塊表面均勻噴霧,藥液風干吸收后再將種塊裝袋。待2-3天傷口木栓化后即可播種。
當地表10cm地溫穩定在7~8℃以上時即可開始播種。種薯株距15~18cm;商品薯株距17~20cm。要根據馬鈴薯的不同用途要求、品種特性適當調整株、行距。播種深度要根據土壤墑情決定,一般種塊到壟頂要達到10~13cm。要隨時發現和排除堵種、堵肥故障。生產技術人員要經常檢查播種質量,播種密度、深度、施肥量。重播率、漏播率均不得超過5%。
從播種到出苗一般要經歷25~30天,播種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進行封閉除草。可選除草劑有嗪草酮、乙草胺、金都爾、寶成等對馬鈴薯較安全。如遇春旱,封閉除草效果不好,可采用機械滅草。耢拉子:播種后15天左右,待地表下草籽開始發芽,這時可耢一遍拉子,拉土深度根據種芽伸長情況決定,以不傷芽尖為宜。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滅草效果,還可快速提高地溫,有利加快出苗。第一遍中耕,待出苗達到70~80%時,順壟看能看到苗呈線狀,即可搶耥第一遍。上土厚度2~3cm主要深松壟溝里的土。起到透氣、滅草、蓋蒙頭土的作用。第二遍中耕在苗出齊后,苗高在10cm以內及時進行。結合中耕進行第一遍追肥,覆土深度在5cm左右,要把肥料全部蓋住。第三遍中耕,在苗高20cm左右時進行,覆土深度5cm以上。壟兩側上土要碰頭,但不要把苗壓倒。此時植株地下部分應在15~17cm,以保證地下有足夠的空間分層結薯。
5.1 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的防治,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在播種期間即進行防治。危害馬鈴薯較重的地下害蟲有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可在播種時壟溝噴施銳勝15~20g/畝。或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每畝施2.5kg,與基肥混合均勻一同施入。
5.2 主要病害的防治
早疫病:(1)與非茄科作物輪作倒茬,(2)加強肥水管理,肥水管理得當,早疫病會發病很輕。(3)藥劑防治: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阿米西達25%懸浮劑 32~48ml/畝。
晚疫病:晚疫病一定要系統防治,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當株高20cm左右,即開始第一次保護性藥劑防治。以后每隔5-7天噴一次藥,保護性藥劑與作用機理不同的治療性藥劑間隔施用。根據天氣情況調整噴藥間隔期。藥劑選擇可參照先正達、杜邦、拜耳、新加坡利農等國際藥企近幾年推出的系列防治晚疫病藥劑,效果都不錯。晚疫病的防治除與藥劑選擇有關外,噴藥機的霧化效果、藥劑的溶解、噴藥作業方式、和噴藥時機都會影響防治效果。溶解藥劑的水最好用曬熱的溫水,雨季還要添加有機硅助劑,增加附著、吸收效果。每次噴藥時機車行走方向應與上一次噴藥時相反。地頭要橫噴一次,噴頭不能有堵塞現象,尤其注意各噴幅間及車道寧可重噴不可漏噴。雨季遇到連陰天,防病壓力大時,必須在條件允許時及時搶噴。噴藥后2小時下雨的必須重噴。雨季應加大用藥濃度。另外,從第一次噴藥開始,加入好的葉面肥連噴3~4次。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明顯改善防治效果。
馬鈴薯是鮮活農產品,收獲、銷售時間短,用人工量大。大面積種植時應提早做好收獲的準備工作。收獲前10~15天開始殺秧,目前采用的有化學藥劑殺秧和機械殺秧兩種方式。化學藥劑殺秧一般用先正達公司的立收谷20%水劑,施用量200~250L/畝,一般在收獲前14天噴施。植株長得密集的地方5天后再施一次藥。機械殺秧設備有專用殺秧機,也可用滅茬機。殺秧后15天后就可收獲,根據種植品種、銷售情況安排收獲生產。收獲后期要隨時關注天氣變化,避免凍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