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剛
目前,農業作為我國第一產業歷來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農業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傳統耕作種植技術的弊端逐漸的顯現出來,而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農業種植技術被廣泛的運用到農業生產作物當中,使其朝著農業科學化、合理化、智能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下去,以玉米種植為例子,作為我國糧食結構中重要的組成內容,玉米的產量、出產效率以及出產質量對于保障我國糧食系統持續平穩的建設狀態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也一直成為農業生產作業當中重點關注的主要方面。
現階段社會經濟改革建設進程不斷深入發展,促使在進行農業行業產業創新升級的過程中,原有的農業產業格局發生了變化,農業生產作物的品種以及生長周期隨著含有較高農業科學技術的農作物品種被研發出來,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建設發展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包括玉米在內的傳統糧食種植品種內受農業產業格局變化、經濟效益高的農作物推廣種植以及農業從業人員種植觀念的變化,導致了玉米耕作的范圍逐步縮小,如何能夠在有限的耕地面積范圍內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以及質量,則成為了進行玉米種植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傳統糧食作物發展的主攻方向。
但是由于受相關技術、耕作地域以及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導致了在進行玉米種植現代化升級當中產生了諸多限制性因素,例如:一方面,我國社會發展曾經表現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作物的傳統種植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無論是從種植的品種、耕作方式還是農業技術、施肥種類,大多都是以傳統的耕作觀念進行,特別是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多數采用傳統果實選籽進行種植,對于土壤的選擇和水分的監控都是依靠時間和經驗來實施,導致了在一定程度上玉米的產量不高其種植質量飲食口感不好;另一方面,玉米長期作為主導糧食作物,其經濟效益不高,在現代以追求經濟效益的社會發展當中促使從農業從業者到農業機構推廣其種植積極性不高,其與玉米種植相關的農業技術的創新升級動力不足,發展現狀相對滯后。
通過長期的玉米種植耕作實踐活動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玉米種植其主要的內容主要包含了兩種方式即按照農作物花粉父母體來區分,一方面按照等行距間的種植其父母體比例范圍控制在1:4到1:6之間,寬行保持在1米,窄行保持在15公分到20公分,株距控制為15到20公分一顆,平均畝數控制在5000到6000株范圍內;一方面按照以母體為主的寬窄行距種植,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父母體相互交叉母體航定為30到40公分內,寬度為70到75范圍之間,而父體則間隔為1到1.5米的范圍,使父本穴叢自然形成大小株,以利延長散粉時間授粉結束后,及時拔除全部父本,以改善母本的通風透光和水肥條件,這種方式其每畝種植范圍則控制在7000到8000株。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有效地開展對傳統玉米種植技術的改良升級,提高玉米栽培技術并充分在農業生產作業當中推廣。
首先,從玉米種植的土壤、氣候、水分以及地形上來看,在現階段相對緊張的耕地使用現狀內,對于玉米的種植應當盡量選擇在土壤松弛、透水透光性較好的地域內進行耕作同時實施土地追肥保證其土壤應有的肥力作用,雖然玉米屬于需水量較多的農作物,所種植的地域范圍內氣候的降水一般需達到350mm以上,最佳雨量應該為550~650mm,而現階段從不同的灌溉方式來講所玉米種植地的灌溉量也是不同的,普通的澆水灌溉表現為一般在普通年份地面灌1600~2100m2/每畝,而管式滴灌方式則為1100~1500m2/每畝,噴灌式灌溉則為800~1000m2/每畝。
其次,從玉米的選種方面來看,這也是進行玉米高產作業當中重要的組成因素,特別是針對當下玉米品種的技術改良,使得玉米種子的成活率、產量迅猛增長,生長周期較傳統的玉米種子有明顯的縮短,同時包括有機玉米、轉基因玉米以及水果玉米等新型品種的出現,促成了玉米種類成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第三,從耕作時間、施肥等方面來看,要實施高產高效的玉米種植作業,應當掌握合理的耕作時間,在春耕和下種兩個時節實施耕種作業,其氣候溫度應當保持在10℃到12℃進行,而對于施肥來講,現有的肥料種類主要包含氮、磷、鉀三種肥料,施肥的數量主要是根據玉米不同的生長階段來進行,幼苗期、成長期以及完成期,同時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現有的肥料通過不斷的改良成為了同時含有三種元素的復合肥料居多,大大降低了施肥成本。
第四,而針對現代化農業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主要應當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農業科研機構應當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地域的地址耕種特點研究適合當地耕作的玉米種苗,使其種苗的生長效率和生長周期更適應于實際的氣候環境;一方面以政府農業部門牽頭,以各村鎮集體為單位,對高產高效的玉米種植技術進行推廣,通過舉辦學習培訓班和實地觀摩等措施,轉變相對滯后的種植技術;另一方面,擴寬玉米銷售渠道,包括玉米產品的深加工渠道,增加玉米的經濟價值作用,促使農業從業者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提高。
綜上所述,加快玉米高效種植技術的推廣,提高玉米的產量和生長效率,對于改善現階段糧食結構布局增加糧食儲備以及創收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深遠影響,通過對玉米種植的本身特征、特性的掌握以及制定符合當地玉米種植發展的農業政策等措施,為加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