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偉
本文驗證多種藥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用量,以及用藥時期。
我鎮馬鈴薯生產是春播秋收,馬鈴薯生育后期7、8月份正遇上雨季,降雨次數多,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早而重。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商品價值,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是豐產增收的重要環節,通過試驗驗證綜合技術措施對馬鈴薯晚疫防治效果的影響,達到增加作物產量的目的。
試驗在黑龍江省北安市石泉鎮農業科技園區進行,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5.6%,PH值6.8。屬黑龍江省第四積溫帶,年有效積溫2200-2400℃,無霜期120天。選用密植品種:荷蘭薯.畝施肥40公斤(N:P:K=2:1:3),人工播種,5月3日播種,5月21日出苗。株行距25cm×65cm。土壤墑情較好。前茬為大豆,采用人工除草。

?
小區面積:藥劑處理區2畝、空白對照區1畝。德強馬鈴薯專用藥劑為德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施藥方法先用藥劑兌少量水兌好母液后,再加入實際用水量,進行莖葉噴霧。施藥器械3W-400牽引式噴霧機.氣象資料施藥當日情況,7月23日多云,西北風3-4級、平均溫度19℃,相對濕度51%;7月30日天氣多云,東南風3級、平均溫度21℃,相對濕度81%。調查時間和次數共調查2次。第一次調查:施藥后15天(8月15日)調查病情指數,計算防效;第二次調查收獲前測產(9月10日)。調查方法防病效果調查:采用5點取樣法,在藥后15天,每點取2株計記錄發病情況計算防病效果。
施藥后5天、10天、15天觀察,馬鈴薯沒有矮化、畸形、皺縮現象發生,試驗藥劑和對照藥劑對馬鈴薯安全。從表2上看,處理1畝產1835公斤,增產率18.54%;處理2畝產1900公斤,增產率22.84%;對照區處理3畝產1550公斤。處理2>處理1>處理3,處理1、處理2、處理3之間產量差異不顯著,但都較顯著增產對照區的產量。說明各處理對馬鈴薯有一定防效,特別是馬鈴薯專用藥劑能夠促進馬鈴薯的塊根生產的作用。有在整個施藥過程中觀察,沒有藥害發生,而且對馬鈴薯的害蟲天敵和其他有害生物也沒有影響。

?
在2次施藥后15天調查結果看,處理3(CK)的病情指數達81.75,發病較重,處理1的病情指數為20.94,防效為74.25%;處理2的病情指數為19.57,防效為75.93%。從防治效果看,處理2的防治最好,其次是處理1,但防效相差不大,差異不顯著,但總體防效在74.25~75.93%之間,總體防效不好(詳見表3),因前幾年長效除草劑殘留藥害的影響,致使馬鈴薯的生長受到較大影響,馬鈴薯的抗病力下降,加上后期低溫多雨的影響,病害相對較重,但是處理間的防效較好,空白病害嚴重。

?
德強專用馬鈴薯藥劑,間隔7天二次用藥,對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好,在試驗用藥范圍內對馬鈴薯安全,增產效果明顯,是一種投入少,產出比高值得推廣的一種高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