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波
北安市及地方財政部門可合理增加對本市農機維修管理部們的財政支持,根據國家指示出臺關于農機維修設備的相關購置補貼扶持政策,也可扶持某些維修企業,使一批維修網點設備能夠盡快實現升級改造,有效保證農機設備能夠安全投入農業生產。管理部門應對維修網點購入的農機維修零配件和實際維修質量開展定時或不定時檢測。
農機維修體系是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并也關系到中國現代化農業的生產及發展進程,故而需要不斷健全農機維修體系及各種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北安市農業生產工作順利開展,讓農業機械設施能夠充分發揮各種優勢作用,保證和推動農業生產。
北安市要不斷完善本市關于農機維修的法律法規,從而將單純依賴行政手段的市場監管模式逐步轉向依靠法制管理與行政手段有機結合的農機維修行業管理模式,并以法律形式對主要政策及重大的行業管理問題進行明確,本市農機維修行業有計劃地納入到法制管理的軌道,盡快形成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的法制管理局面。同時,需對執法監察人員配置制服,確保對維修網點進行的監管工作均能順利進行,使北安市維修行業沿著健康、法制的道路發展。
布局北安市農機維修網點時,首先要做到便民、利民,具體原則為:就地就近設點,以時間短、維修質量好以及花費少為基本要求;其次是要考慮經濟效益,也就是說,北安市每建一個維修網點,就要根據當時農機設備的分布情況與當時農機設備的使用年限估算一次網點盈虧情況,務必保證在利民便民前提下維修網點能有一定經濟效益,正常情況下,一個村級維修點的最佳輻射范圍應設為5~10公里最為合適。
北安市各級農機管理部門都有必要大力開展針對農機等機具的保養技能培訓,以使農機機手能真正做好正確使用農機設備,及時保養、正確保養農機設備,節能減排,從而延長農機設備在生產中的使用壽命,并響應國家環保政策,形成低碳化的農機生產的局面。隨著現代化農機設備和相關機具技術的發展,農機的使用與維修對人才本身的專業技術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這是由于農機技術人員的高專業素是關系著現代化農機設備的工作優勢得到最大發揮的關鍵因素,在當前“科教興農”戰略要求下,北安市在農業發展中應加大對農機設備維修人才知識培訓,要以政策為引導,讓職業教育同職業技能考試相互融合,最大程度地增進提高農機維修工人的專業素質,打造一支機具維修技術精湛,能力突出,并且善于經營的先進人才隊伍,為維修網點輻射范圍內的農業生產者提供優質的農機維修服務。
關于農機維修服務的技術監管,主要原則如下:

(1)嚴格監管配件質量;(2)嚴格限制市場準入;(3)大力推行技能培訓,開展技能鑒定工作;(4)完善并統一維修質量標準;(5)針對維修質量組建起監督隊伍。
關于農機維修工作的行政監管,主要原則如下:
(1)由農機監管部門負責督促各地農機維修網點的農機維修崗位人員取得農機維修技術等級證書,并幫助網點開展知識教育培訓,以幫助某些農機維修專業技術或(和)技術規范性不達標的網點維修人員提升專業能力,最終通過農機維修業的從業資格考試。(2)以國家執行標準為準,勒令無照經營維修網點停業整頓,于規定期限內補辦經營證書及法律手續。(3)維修部門應于每次的故障維修工作前同農機手簽訂農機故障維修合同,避免雙方在農機故障維修上產生矛盾。(4)監管部門應不定期抽檢維修網點的具體服務情況,一旦檢查發現有農機修理不徹底、修理費用過高的現象,均要立即依法懲處。
農機維修人員的業務水平同農機維修質量息息相關,先做好人員培訓工作,然后借此提升農機維修水平,是使農機維修管理方面的各種工作問題得到解決的各本途徑,農機監管部門一方面要定期舉辦知識,組織農機維修人員積極參加,使農機維修人員的農機理論知識得以更新,另一方面,可聘請專家為農機維修人員示范講解,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提高其的農機維修業務能力。
北安市在擴充全市農機維修市場輻射范圍的同時,還應設置類似現代汽車“4S”店服務模式的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做到配件供應與維修養護技術等培訓為一體的一條龍服務。針對迪爾、雷肯等進口農機設備,可于農閑季節外聘售后技術人員駐店培訓,及時解決農機戶常常面臨的“服務難”以及“維修難”的現實問題,這是推動農機服務體系建設、達到資源整合目標、充分利用機具能源、減少農民成本、增加農機戶收入以及促進全市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力量,加上能促使農機具的節能減排,必然能促使北安市農村經濟得到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