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剛
從本質上說,林業資源是可再生資源,然而引起生長周期較長,因此也是比較稀缺的自然資源。盡管開發林業資源比較簡單,然而需要很長時間恢復。林業資源有比較重要的價值,其具體價值是:其一,能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并且能夠涵養水源。其二,對生物多元性有保護價值,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具有保護作用。所以,要加強管理林業資源,達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林業資源進行科學化利用,使生態系統達到平衡。
為了更好地建設生態文明,要保護好林業資源,通過對林業資源實行科學化管理,利用好自然資源??茖W開發和利用林業資源,讓后代也都可以享受林業資源,促進社會主義中生態文明的建設,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
在管理林業資源時,林業單位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從全方位、多角度進行部署和安排。與此同時,要提高林業管理員的工作責任感,做好宣傳和關鍵性工作,保證林業資源管理各方面都能達到標準,促進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宣傳林業管理,比如電視、報紙、標語、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提高社會對管理林業資源的重視,社會參與性更高,讓社會大眾都參與到管理林業資源中。

林業要想實現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一個主要措施就是優化林業的經濟結構。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對第一產業的經濟結構進行優化時,其基本導向是市場需求,強化建設名特優型經濟林、速生豐產林、短周期生長的工業原料林和其他的原料林等。(2)對第二產業進行優化時,需要開發一些新產品,深入加工低水平的原料,將其加工為高水平材料。(3)對第三產業進行優化時,要推動發展花卉業和森林旅游業??偠灾?,要科學化改造傳統林業產業,培育出新型林業產業,對林業結構中不合理現象進行多層次、全方位地解決。
在功能上,林業資源擔負著多樣化角色,有時是將生態效益作為主要追求,有時是將經濟效益作為主要追求,有時是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針對林業資源的不同功能定位,在管理林業資源上,有的完全禁止采伐,有的是開放性采伐,有的則是分林到戶進行管理。以生態文明為視角管理林業并實現其可持續發展,要求當地政府正確定位林業資源,對使用林業資源的目的、具體方式和渠道等加以明確,在使用時采取差異化定位,從而奠定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
林業管理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有配套的法律機制,從而對林業資源實現有效保護。如今,在林業資源保護方面,我國已經出臺和實施了森林法和有關配套條例,一些條例充分體現出林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反映出法律對保護林業資源的關注。不過因森林法和其配套條例已經有較長的年限,與一些地方管理林業的實際情況不符,甚至會對可持續發展林業管理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對管理林業資源的法律體系進行完善,這對林業資源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確立新的立法思路為基礎,對立法原則加以創新,對林業管理中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懲處,從而提高管理林業資源的法律地位,實現林業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總體來說,如今我國管理林業資源的技術相比發達國家還有一定滯后性,在管理林業資源時需要加強應用高新技術,一方面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達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加強對新種苗的培育,并及時調研壯苗結構與優質樹種。借助先進化科學技術實現造林和興林,借助最新技術加工傳統木材,并對制造技術進行全面改進,提高林業產品的經濟價值和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如此一來不但能使經濟得到全面發展,也能實現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化經濟,全面實施碳捕捉和使用技術,全面結合林業的高新技術,有效融合傳統林業產業和新型化戰略產業,提供發展林業的新機會。所以,要借助科學技術發展林業,提高管理林業資源的水平,以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可避免會產生沖突,由于過于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沒有長遠發展的眼光,導致出現嚴重的亂砍濫伐問題。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為了實現管理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化管理林業,健全管理林業資源的相關制度。針對林業資源的伐區,需要對伐區負責人加以明確,并與伐區負責人簽訂管理責任書。與此同時,要全面檢查伐區,在砍伐林業資源之前,監督林業資源的單位要進行抽檢,并進行長期監控。在砍伐林業資源后,林業資源單位要先自查,之后請主管林業的部門統一檢查和驗收伐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