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長發
近些年來,植樹造林的質量需要造林技術和科學管理作為保障,要將造林環節統一于管理體系,形成相互聯系、互相銜接、協調促進的體系。植樹造林成活率始終達不到驗收的標準,是多年來一直難以解決的課題。造林程序的正確掌握、造林方法的合理選擇以及抓好后期的撫育管理等,都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根本保證,對于提高造林質量,充分發揮林業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整地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帶狀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這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
這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卻也節省種子??傊?,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這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在北方松樹、楊樹、柳樹的造林可以考慮這樣的方式,在南方泡桐和竹類等樹種也可以考慮這一技術。

插條造林在春季和秋季都可以進行,春季應在發芽前,土壤解凍后這一段時間內。而秋季則應在落葉后到土壤凍結前。選擇1.5-2.0cm粗,1-2年生的枝條,剪去側枝,剪成長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事先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實。插深為使插條的上部露2-3cm。如果土壤較旱,應該用細土覆蓋;此外也可以使用塑料薄膜,采用壟作,可在較為干旱的地區應用此法。
栽植后根據實際情況,適時澆水,要經常鋤草松土。栽植胸徑5厘米以上樹木時,特別是在栽植季節有大風的地區,植后應立支架固定。栽植后對樹干進行涂白,有利于美觀的同時還可以防止日灼、病蟲害及牛羊啃食等。對造林地加強管護,嚴禁放牧,防止認為和牲畜為害幼樹。撫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樹體管理和造林的管護。對造林地連續3-5次除草、松土、造林后,頭兩年2-3次,以后減少到每年1-2次,松土深度5-15厘米。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應進行灌溉和施肥。直播造林的進行間苗,對截干造林的進行除蘗,在萌蘗條基部未木質化前將多余的萌蘗條除去。綜合考慮改善環境、林木生長、農村能源需要、優化經濟結構、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的因素,從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木材和林副產品、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農田防護、旅游開發等多功能出發,針對具體區域的氣候、地形、土壤、社會經濟狀況和社會需求等,在林種結構,樹種配置,整地方法、栽植技術,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出具體和可操作性強的規劃。
造林質量的提高與造林各環節把關和銜接是密不可分的,要將造林環節統一于管理體系,形成相互聯系、互相銜接、協調促進的體系,在結合林區組織和造林實際的基礎上,為植樹造林實現層層把關和環節強化。因此,提高造林質量必須環環把關,每一個造林環節都不能出現問題,概括起來說,造林整地是基礎,苗木要保鮮,栽植要精細,澆水是關鍵,做好對造林技術運用的管理和撫育技術的強化,通過責任體系的構建形成植樹造林與撫育工作的管理保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