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娟 孫桂榮
楊樹黑斑病又稱褐斑病,屬真菌性病害,是楊樹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發生極為普遍,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樹的葉片和葉柄,能侵染多種楊樹,東北地區以黑楊派楊樹最易感病,楊樹黑斑病因發病范圍最廣、危害最大、流行最快,很容易造成楊樹提前落葉,削弱樹勢,發病嚴重時影響樹木正常生長,可導致實生苗枯死,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若楊樹連續幾年感病會為次期性病害潰瘍病、腐爛病等的發生創造條件。楊樹黑斑病一旦成災,將大大制約林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發揮。合理分析楊樹黑斑病發病原因、發生規律、根據實際情況擬定綜合防治措施,在防治楊樹黑斑病的最佳時期實施防治,可有效遏制楊樹黑斑病大面積發生,確保楊樹正常生長,以期為楊樹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楊樹黑斑病以危害葉片為主,幼嫩葉片易受侵染,黑斑病發病過程通過斑點不同顏色的變化體現,黃色、紅色、褐色,最后是白色。發病初期葉表出現針刺狀凹陷發亮的小紅點,后病斑擴大到1mm左右變黑褐色,5~6d后葉子的正面、反面都有病斑,并擴大連成大斑,多圓形,病斑中央出現乳白色突起的小點,嚴重發病時病斑連成不規則的斑塊,整片葉子變黑枯死,提前掉落,病葉可提早脫落2個月。小苗出土時發病,病苗扭曲不直;嫩梢上發病易形成菱形潰瘍斑嚴重者形成枯梢;若苗木全部葉片枯死,則易導致植株死亡。楊樹隨葉片成熟,對黑斑病抗病性增強。
楊樹黑斑病病菌在一年生楊樹嫩枝梢的病斑、幼莖或病落葉中越冬。5~6月份越冬菌絲產生孢子堆,因分生孢子堆具膠黏性,需通過凝結水和雨水稀釋后萌發,才可傳播,主要借助水滴飛濺、風力飄揚傳播,成為初侵染源。

楊樹黑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堆落在葉片上,由氣孔、傷口侵入或穿過表皮直接侵入葉片后,潛育期2~8d。適溫為20~28℃時,約 5~6d形成分生孢子盤,進行再侵染。
4.1 氣象條件的影響。楊樹黑斑病在溫度適宜、濕度適宜的條件下病害發生發展快,容易蔓延,該病的發生與高溫多雨、多雨多濕的天氣著很大的關聯。溫度范圍在8~26℃,雨量豐富、水分充足、光照不足、空氣相對濕度在80%,長時間的高溫高濕,為黑斑病病原菌的萌發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會極大地提高楊樹黑斑病的發病率,空氣相對濕度是造成危害的主導因素,雨水多發病重,雨水少發病輕。而高溫、干旱病害反而不容易產生。黑斑病一旦發生,蔓延速度非常快,危害范圍也增大。
4.2 季節因素。楊樹黑斑病每年5月初開始發生再浸染;以夏秋季最盛,7~8月為發病盛期,8~10d就可重復侵染1次至葉片大量脫落,新梢枯萎;9月末停止發病,10月以后再度發病,直至落葉。
4.3 楊樹品種抗病性。楊樹黑斑病可以危害很多種樹種,楊樹品種不同抗病性不同,中林46楊、沙蘭楊、毛白楊易受危害,其中中林46楊受的危害最大。
4.4 栽植密度過大。
楊樹被大密度地進行種植,楊樹之間沒有適當的間隔距離,楊樹黑斑病發病較重。如果楊樹栽植時2株楊樹之間間隔一定的距離或被其他物種間隔開,黑斑病發生概率會很小。
4.5 其它因素
地勢低洼、林地排水功能差的地塊,連作苗木生長不良都會造成楊樹黑斑病發生嚴重。
5.1 加強病情預測預報。
抓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全面、及時掌握病害動態,最大化地對病情進行預報,擬定防治措施;加強楊樹黑斑病病情的監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一旦監測到疫情及時上報,組織相關人員開展防治工作,將楊樹黑斑病病菌傳播蔓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5.2 加強營林管理。
5.2.1 選用抗病品種:楊樹品種的選擇很重要,應結合當地地理條件,因地制宜的選擇速生、較抗病的優質品種,如108楊、2025楊、2001楊、健楊等,這樣可以減少楊樹黑斑病的發生率。種子帶菌需化學處理,以防止實生苗發病,種植過程中,為避免病害的流行,盡量不大面積種植楊樹純林,堅持交叉種植的原則,和多品種樹木或不同的楊樹品種混栽。還要避免多年重栽。
5.2.2 林地合理排灌,適當施肥:楊樹應當種植在容易排水的地方,在雨水多的夏季,雨后要及時排除林地積水,做到雨季不積水,減少楊樹黑斑病發病條件。期間適當增施有機肥、土雜肥。澆灌原則上病樹多澆,無病樹不澆。
5.2.3 合理密植,及時間伐:楊樹造林密度不宜過大,應合理密植,成林地及時間伐,以改善林地通風透光條件,保持林內通風良好、陽光充足,增強樹勢,提高樹木的抗病性。
5.2.4 及時清掃林內落葉,減少病害發生:定期、及時清除病葉、落葉、病枝及腐爛的葉子,并集中銷毀,消滅病原菌,減少病菌的滋生。
5.3 化學防治
5.3.1 楊樹黑斑病發病前期,每年早春、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用1:1:200的波爾多液、65%代森鋅400-500倍液、65%代森鋅400-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600倍加1000倍天達2116,加20%井崗霉素2000倍噴霧,每隔10-15d噴1次,噴2-3次,預防楊樹黑斑病。楊樹樹體高,噴藥困難,也可采用灌根法預防,用96%惡霉靈4000倍加1500倍天達2116混合液澆根,每株樹澆藥液10-20kg。
5.3.2 病害初侵染初期,雨季來臨之前用200倍波爾多液或85%代森錳鋅2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500倍液噴、4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防治,每10~15天1次,噴2~3次,控制病害發生蔓延。盡量不在雨季噴藥。雨季噴霧應在藥液中加0.2%~0.3%的明膠提高藥效。病害高發期要大面積對楊樹進行噴霧,可以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