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壽宏,丁 楠,張國民,高安平
(1.浙江浙能天然氣運行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52;2.無錫華潤燃氣有限公司,江蘇無錫214000)
近年來,隨著中國油氣管道運行年限的增加,管道事故頻繁發生,由此推動了管道內檢測技術的發展。管道內檢測是目前管道檢測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方法。目前,國內許多管道公司進行了管道內檢測,但在數據的利用方面,僅僅進行了強度校核的工作,尚未開展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等數據挖掘工作[1],更缺乏數據比對分析的軟件。
國外在內檢測數據比對方面,起步相對較早,已經有大量的數據比對案例。Gu Bill[2]利用數據比對的方法計算了腐蝕點長度和深度增長率,并根據增長率信息進行了預測,進而制訂了修復計劃。Desjardins Guy[3]分析比對了管道2個批次內檢測數據,提出了不同承包商檢測數據的比對辦法。國內在內檢測數據比對方面,近幾年發展迅速,提出了一些內檢測數據比對的展望和方法。王丹丹等[4]提出了缺陷匹配的位置信息特征;王良軍等[5]提出內檢測數據綜合利用和深度挖掘是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內檢測數據比對包含關鍵點對齊、缺陷匹配、計算缺陷增長率、缺陷活性判斷和統計分析幾個階段,其中關鍵點對齊和缺陷匹配的步驟不能顛倒。如果關鍵點對齊失敗,則后續的缺陷匹配可能產生較大錯誤,導致數據比對失敗。因此,只有在確保關鍵點完全對齊之后才能進行其余步驟。以下探討分析數據對齊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在管道內檢測數據中,數據類型通常包含焊縫參數、缺陷參數和表面位置參數[6-7]。具體參數信息見表1所列。
表1 內檢測數據參數信息
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的第一步是關鍵點對齊,關鍵點是管道具有的位置信息的特征點,包括環焊縫、彎頭、三通等特征,管道關鍵點對齊參數見表2所列。在進行關鍵點對齊時,應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確定兩管線的起始位置和終點位置;確定首個焊縫的位置和編號,將位置對齊;確定最后一個環焊縫的位置,計算里程位置偏差,分析2次檢測的誤差信息;統計環焊縫數量,分析2次檢測環焊縫的偏差原因;依次對齊中間的關鍵點和環焊縫,對出現的偏差分析其原因,以便更新數據庫。關鍵點對齊之后,可以將環焊縫統一編號,以便后續的缺陷匹配。
表2 管道關鍵點對齊參數
管道關鍵點在對齊的過程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2次檢測的數據可能存在偏差,最常見的情況如起始點和終點位置不統一、焊縫漏報和誤報等幾種情況。在進行關鍵點對齊時,要充分分析出現的偏差,關鍵點完全對齊后,才能進行缺陷匹配。
在關鍵點全部對齊之后,可以根據位置信息將缺陷點進行對齊。缺陷的參考位置信息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相對關鍵點的距離、時鐘方位、表面位置[4]。相對關鍵點的位置,主要選擇相對環焊縫的距離,由于每節管段在12 m左右,因而相對距離的誤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時鐘方位是缺陷點在管道的周向的位置,能夠很好地區分里程距離相近的缺陷點;表面位置表示缺陷點所處的管壁位置,在內檢測數據中,缺陷點所處的管壁位置能夠較準確的區分,因而可以作為缺陷匹配的位置參考點。缺陷匹配位置信息見表3所列。
表3 缺陷匹配位置信息
缺陷增長率可以使用半壽命和全壽命周期計算方法[8],其中全壽命缺陷增長率計算方法結果比較保守,得到的缺陷增長率較大,而半壽命缺陷增長率計算方法計算的結果就不再保守,具體情況可以根據管道運行公司的準則選擇計算方法。
全壽命和半壽命缺陷增長率計算公式分別如式(1)和(2)所示:
式中:GRc——缺陷增長率,mm/a;d1——批次1缺陷深度,mm;d2——批次2缺陷深度,mm;T1——批次1檢測時間,a,如果是新增點,表示管道投產時間;T2——批次2檢測時間,a。
缺陷匹配完成之后,對已經匹配成功的點,計算其缺陷增長率。根據匹配的狀態和缺陷增長率的狀況,將缺陷分為活性、非活性、新增、漏檢和誤檢五類[9]。由于2個批次檢測的精度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其內檢測數據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誤差,因而在分類的過程中要設置合適分類閾值和誤差閾值,以避免產生分類錯誤的情況。
位移分析是根據2個批次內檢測的管道中心線數據,對管道中心線的數據使用光滑算法進行光滑處理,然后間隔相同距離計算垂直偏差和水平偏差。根據偏差信息可以評估內檢測位置信息的準確性,同時,對于處在地質災害區域的管道,可以評估滑坡等地質條件使管道產生偏移的情況。
根據內檢測數據管理比對的原理,開發了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分析軟件。該軟件通過建立管道內檢測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提供各種數據比對的技術支持,為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信息與決策支持,達到減少和預防管道事故的目的。
軟件包含2個子模塊11種功能,其中數據對齊子模塊包含數據對齊和缺陷匹配,位移分析子模塊包含管道平面偏差圖和管道高程偏差圖。軟件模塊各功能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分析軟件功能模塊示意
該案例是建立在內檢測數據比對分析軟件的基礎上,對某天然氣管道前3 k m的內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分析后能夠將2批次內檢測數據進行正確的分類并計算缺陷增長率,經過軟件測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該天然氣管道于2007年正式投產使用,分別于2010年和2015年進行了管道內檢測,管道的基礎信息見表4所列。
表4 管道基礎信息
選取2010年和2015年2個批次的內檢測數據,在操作界面中加載環焊縫的信息,數據對齊界面如圖2所示。該天然氣管道前3 k m的2個檢測批次的內檢測參數及數據見表5所列。
表5 2個批次內檢測參數及數據
內檢測數據比對包括數據對齊和缺陷匹配兩部分,數據對齊選擇的關鍵點是環焊縫的里程信息。在進行關鍵點對齊之前,應首先確定2個批次檢測的起始位置一致,在對齊的過程中應從前往后依次對齊,對中間出現的漏檢和誤檢的情況應進行一一分析。該案例選用的關鍵點是環焊縫,由于環焊縫的數量相同,因而進行對齊即可。對齊的過程中,由于批次2的置信度更高,因而,以批次2的位置為準進行對齊。
該軟件設置一些快捷操作,以方便焊縫對齊。數據對齊界面包含2個批次環焊縫的里程位置展示,可以拖動1條環焊縫與另外批次的環焊縫進行手動對齊,也可以選擇2條焊縫中的任一位置進行自動對齊。在對齊的過程中可以選擇撤銷、檢查對齊、清除標記、存草稿、加載草稿、保存對齊結果的操作按鈕。數據對齊界面設置缺陷的位置展示,包括腐蝕、管體制造缺陷、凹陷、直焊縫、環焊縫、螺旋焊縫和外接金屬物等。對齊完成之后,選擇保存對齊結果,對齊結果中包括批次的信息、對齊時間、環焊縫數目、已對齊的環焊縫數目等,數據對齊界面如圖2所示。
在數據對齊界面選擇缺陷的復選框,可以在管道里程圖中按照相對里程位置、時鐘方位進行加載顯示,缺陷分布如圖3所示。根據加載的缺陷位置信息,可以從里程的角度進行初步分析,判斷新增和漏檢點的情況。
圖2 數據對齊界面示意
圖3 缺陷分布示意
缺陷匹配包含腐蝕、管體制造缺陷、凹陷、直焊縫異常、環焊縫異常、螺旋焊縫異常和外接金屬物七個方面的匹配內容。缺陷匹配中包含活性點閾值范圍選擇、里程誤差設置等。設置合理的參數,可以更準確地進行缺陷匹配、確定缺陷增長率。
匹配的信息包括:批次1環焊縫、批次2環焊縫和已對齊環焊縫數量信息;活性點、非活性點、新增點、漏檢點缺陷數量信息;缺陷長度增長率、深度增長率等信息。
腐蝕缺陷匹配是根據缺陷點的位置信息,對2個批次的缺陷進行匹配。位置信息包括相對里程位置、表面位置和時鐘方位三種參考信息,其中相對里程誤差和分類閾值,需要根據2個檢測批次的精度和置信度進行設置。該案例腐蝕缺陷點活性點的閾值設置為5%,里程誤差設置為0.1 m,加載后得到的結果是活性點48處、非活性點3處、新增點3處、漏檢點3處,腐蝕缺陷匹配界面如圖4所示。
圖4 腐蝕缺陷匹配界面示意
根據腐蝕缺陷匹配的結果,計算缺陷的長度增長率和深度增長率,從圖4中可以看到缺陷點的增長率情況,根據增長率的情況可以計算管道的腐蝕剩余壽命,從而對管道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支持。
位移分析包括管道平面偏差圖和管道高程變化圖。管道平面偏差圖根據管道經緯度等坐標信息,計算2個批次管道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管道高程變化圖根據管道高程和里程信息,計算2個批次管道高程在里程方向上的偏差。根據偏差圖可以方便找到2個批次管道水平面偏差和垂直面高程偏差的最大值,判斷管道內檢測位置信息的有效性,為管道應力計算分析提供支持。
選擇批次1和批次2管道中心線數據進行分析,得到2個批次檢測數據在平面的偏差在5 m以內,管道高程偏差在-0.6~0.6 m,位移分析曲線如圖5所示。2個批次檢測的管道中心線數據的偏差在相對較小的范圍內,可以初步判定2個檢測批次位置誤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圖5 位移分析曲線示意
1)分析了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的方法,并根據精度和誤差的情況提出了關鍵點對齊的主要步驟;在分析缺陷數據的基礎上,只有在缺陷完全對齊之后,才能進行缺陷匹配,并提出關鍵點匹配的三個位置信息為相對里程、時鐘方位和表面位置;位移分析采用曲線光滑算法和插值算法進行處理,分析了管道2個批次位置偏差的情況,為管道位置校正提供了支持。
2)開發了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分析軟件,具有關鍵點對齊、缺陷匹配和位移分析功能,能夠對2個批次的內檢測數據進行分析,并能根據缺陷增長率自動將缺陷進行分類。同時,位移分析功能能夠直觀地分析2個批次的位置偏差,找到位置偏差的最大值,為管道安全運行提供技術支持,保障管道本質安全。
3)管道內檢測數據比對分析軟件應用表明:該軟件能夠對2個批次的管道內檢測數據進行數據比對和位移分析,且分析結果可靠;能夠完成實際管道的數據比對工作,為內檢測數據處理與比對提供了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