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豐
【摘 要】伴隨著我國建筑事業的逐漸發展,傳統的建筑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國民對于住宅形式的經濟需求,在這一基礎上,裝配式建筑應運而生,促使房屋建筑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首先分析了裝配式住宅的構成類型及特征,其次運用全生命周期理論對此種住宅的成本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幾點對于裝配式住宅施工管理期間有效管理成本的幾點措施,旨在優化現階段我國裝配式住宅經濟管理水平。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people's economic demand for the residential form. On this basis, the prefabricated architectural form ha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into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composing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fabricated hous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cost of the housing economy by using the whole life cycle theory. Finally, som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conomic cos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prefabricated housing are put forward , so as to optimize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level of prefabricated housing in our country at the present stage.
【關鍵詞】全生命周期;裝配式住宅;經濟性
【Keywords】whole life cycle; assembly house; economy
【中圖分類號】TU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7-0052-02
1 引言
自“十三五”規劃內容執行以來,諸如節能減排、綠色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等理念全新出爐,在此期間,作為“四節一環保”中的重要構成部分,裝配式建筑理念已經逐漸獲得了建筑領域的認可和政府部門的支持,有效拓展了發展空間。但是,在裝配式建筑理念應用的過程中,由于部分理論經驗并不成熟,導致部分工程建筑單位在施工管理期間的經濟管控工作開展的并不理想,亟待整改。基于此,針對全生命周期理論的裝配式住宅經濟性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 全生命周期理論下的裝配式住宅構成類型與特征
2.1 構成類型
隨著近幾年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在國內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中國式的裝配式住宅。鄭娟在《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計算方法研究》中指出,該類型的主要是以鋼結構為建筑主體,輔助施工材料一般是木質結構,兩者有效結合之后,應用在已經制作完成的混凝土結構中作為補充式建筑[1]。另一方面,該類住宅具備一定的節能效果,相應的墻體保溫性能也比較良好。同時,通過工廠化的生產,對于制作工藝上的精確度保障又提升了一個層次,對于材料耗損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2.2 組成特征
對于裝配式住宅而言,全生命周期理論主要是指在住宅的整個使用周期中所需要耗費的所有成本,既包括建設最初的一次性施工成本,也包括建筑竣工后期的維修養護所產生的成本支出。在傳統的混凝土住宅施工中,主要應用的是現場作業的方式進行工程建筑,而裝配式建筑的出現,施工現場的參與人數很少,大部分組裝工作均在預制工廠內部施工完成,后續的拆除施工也十分簡單便捷,能夠有效節省現場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人工成本和機械使用成本,并且在裝配式住宅生命周期的最后可以直接進行拆除進行重復利用,有效節省了建筑生命周期內的成本支出。
3 全生命周期理論的裝配式住宅經濟成本分析
3.1 在建施工管理成本
在開展關于裝配式住宅的在建施工管理成本分析時,經過對相關資料和市場情況的調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建設期間的原材料購進與人工成本費用,其固定資產的攤銷費大概處于100元/m2之間,輕鋼結構形式的住宅大概為100元/m2之間,而相關的施工費用則需要依照實際的市場材料設置狀況進行細致計算,該類數據取自于紀偉寧在《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問題研究》中的研究[2]。其二是施工管理期間預制配件的運輸費用支出。該部分支出的形成主要是由生產工廠至施工現場之間產生的。其三是現場施工期間產生的安裝費用。裝配式建筑的安裝時間比較短、速度比較快,具體的費用主要來自于施工現場各類機械的使用費用。
3.2 維修施工管理成本
在裝配式住宅的施工管理期間,維修施工的經濟成本主要是工程使用階段的經濟費用。在這一基礎上,毛泉涌在《裝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經濟性分析》認為其需要與我國當前制定的房屋維修基金政策中的相關規定進行該部分經濟成本的分析[3]。具體來講,我國對于該方面的資金收取在60元/m2左右,這一部分費用的收取,主要包含的內容是對于住宅建筑內部出現漏水、建筑外墻出現脫落以及墻體出現裂縫等,費用收取后,當住宅用戶出現該類問題后,就可以向建筑物業反饋加以解決。
3.3 工程處置階段施工管理成本
在預制裝配式建筑中,當進行預工程處置階段施工管理成本的住宅經濟分析時,應該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預制混凝土形式的裝配建筑,由于該部分建筑中的承重均為現場澆筑,剩余構成都是后期拼裝而成,所以相對的拆除也比較簡便,按照相關標準,費用支出大概在20元/m2左右。另一種是輕鋼結構形式的裝配建筑,其均是在工廠內部完成的組裝工作,相應的拆除工作也比較簡單,拆除的費用大約為10元/m2左右,該類數據標準取自于曹興在《裝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經濟性對比分析》中的研究。另一方面,在處置階段還需要充分考量對于建筑周邊環境的恢復。
4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論的裝配式住宅經濟性研究
4.1 政府部門加大施工管理期間的經濟扶植力度
在裝配式住宅施工管理期間,政府部門一定要加大在經濟扶植方面的投入力度。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將地區裝配式住宅的建筑產業發展政策落實到實地。例如:將裝配式住宅建筑與經濟保障房進行有效結合,注重施工期間的選址、設計等內容的管理,有效節省裝配式住宅建筑期間的土地使用以及相關咨詢費等成本的支出。其次,將預制工廠與建安工程開展期間營業稅的重復部分增值稅降低,該種高稅收問題的出現,嚴重制約了預制裝配工程在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實力,所以想要充分提升裝配式住宅施工的經濟性,該類稅收重復的現象必須先行解決,才能有效減低施工成本。
4.2 完善現有施工管理期間技術應用體系
現階段,我國現有施工管理期間的技術應用體系并不成熟,據此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完善:①優化固有的裝配式住宅預制構件本身的預制率。未優化之前,裝配式住宅施工管理期間并未針對PC建筑方案進行深入研究,導致預制技術遲遲不見常熟,增加了預制成本,繼而抑制了裝配式住宅建筑的發展空間,據此,應該有效推動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體系的完善,降低構件制造成本的同時,優化生產加工工藝。②為了實現裝配式住宅施工更具經濟性,將構件自身的防水、防漏等性能進行提升,在裝配式住宅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占據關鍵地位。與此同時,積極運用全新的施工材料與施工管理技術,對于工程后期的成本養護也具有促進作用。
4.3 注重裝配式住宅施工管理人才的培養
在裝配式住宅施工管理過程中,想要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質量的同時確保施工管理的經濟性,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必須加以重視。在預制建筑管理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尉巍在《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問題探索構建》中認為,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建筑施工經濟管理能力的培養,在工程設計之初,有效將全生命周期理論融入進去,使其貫穿于整個施工管理過程中,提升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為了有效降低工程的實際施工難度,加強對于技術人才的培養也十分重要,定期開展裝配式住宅建筑的技術研討會,及時幫助其更新技術應用水平,最終實現裝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經濟性能提升目標。
5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時期,我國在裝配式住宅的造價管理方面投入的成本相對比較高,此時,圍繞裝配式住宅進行建筑方式的有效工程建設,對于裝配式住宅的經濟性以及環保性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該類建筑形式的產生,對于我國現階段出現的鋼產量過剩也是一種有效的緩解方法。另一方面,在裝配式住宅施工期間,采用裝配完成的鋼結構進行施工,對于施工后期的維修與竣工管理工作開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裝配式住宅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經濟性對于我國實現能源重復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推動價值。
【參考文獻】
【1】鄭娟.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計算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6,26(30):223-224.
【2】紀偉寧.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問題研究[J].建設科技,2017,24(9):100-101.
【3】毛泉涌.裝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經濟性分析[J].城市建筑,2016,17(11):37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