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冬占陽紅
【摘 要】大眾對地鐵不文明現象的關注程度反映的是一種社會大眾對物質文明得到極大提高之后,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對于地鐵文明的建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著重體現了政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功能,同時也反映了四個文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之間的內在聯系。
【Abstract】 The public's concern about the uncivilized phenomenon of the subway reflects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fter a great improvement in materi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way civilization has got great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which reflects the purpo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serve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emphasize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mong the four civilizations, that is, socialist material civilizatio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關鍵詞】地鐵文明;經濟;效率;效益
【Keywords】subway civilization; economy; efficiency; benefit
【中圖分類號】F572.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7-0097-02
1 引言
地鐵是一個城市的縮影,是最擁擠、最嘈雜、最能代表所在城市生活的,也是最能集中顯現一座城市眾生百態的地方之一。
公共文明是一個城市文化發展的表現之一,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它代表的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達到較高的水平。而地鐵文明則是公共文明中最閃亮的一張名片。
上海的 “地鐵文明”是整個上海城市公共文明的縮影,也是中國“公共文明”的縮影,給外來游客最直觀的中國文明的印象[1]。近期,上海地鐵不文明行為偶有發生,同時也引發了廣大市民的激烈討論。盡管屢屢被曝光,但仍不能完全杜絕這些現象的出現。通過對上述問題進行調研,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很多乘客并不了解哪些行為是不文明的?不了解地鐵文明條例有哪些?相關工作人員執法不嚴,工作缺乏積極性,還有地鐵內宣傳文明的標語和視頻太少而且太過單調,無法引起行人的關注等等。這些都是地鐵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
由此可見,地鐵文明的前進速度是否能與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相匹配,成為當前公共文明建設的主要問題。對此我們項目組將對上海地鐵里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進行實地調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①怎樣提高相關部門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執法工作的效率?如何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②如何加強地鐵站內的宣傳指引工作,讓更多的大學生主動加入到志愿者的活動中,為地鐵文明出一份力。③如何加強地鐵站內的文化建設,增大相關宣傳標語在地鐵站內的占據面積,同時探索在地鐵站內進行有趣、有效的宣傳,以引起市民的關注。④如何引領乘客,讓乘客主動參與到地鐵文明的建設中去,自發養成文明習慣。
因此,結合上述問題,從“3E”的角度,為如何建設上海市地鐵文明提出了如下建議。
2 經濟——最小投入下的最大回報
經濟投入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2.1 政府投入
地鐵作為準公共產品,政府當以非盈利化為依歸,這就要求,政府不僅要給予更多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評價標準,否則無從體現地鐵的公共性質[2]。
并且,創造軌道交通的硬性環境對市民是必要的,政府需加大經濟投入,對地鐵的硬性環境進行改良,由此會產生一些費用,但會使地鐵的整體硬件環境更好,給市民更高的交通舒適感。
2.2 票價
著眼于目前上海地鐵的情況,市民整體對于軌道交通還是較為滿意的,且隨著社會及經濟的發展,市民的整體素質也有所提高,但整體反應是每天乘坐地鐵時間較長,來回交通票價較貴。
2.3 文明累進
①文明教育。公民對于地鐵的文明負有義務,即創造良好的公共環境以方便他人及自己的交通出行。但或許很多人并未有此種自覺性,致使軌道公共交通環境出現些許不文明現象。對此政府可以強制或監督市民的行為,也是從根本上提升市民本身的素質,這是較為經濟且有效的方式。②增加文明及城市文化宣傳。增加地鐵站內部文明標語,廣告投放的比例。例如,2013 年武漢的地鐵安全文明乘車系列安全動畫,以時尚的動畫手法向公眾宣傳地鐵文明與安全守則,充分利用動畫宣傳對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規范文明行為具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地鐵站的建設可以融入城市文化,讓人既可以欣賞美景還可以體會城市魅力[3]。以上兩種建議都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加強政府與有關傳媒公司合作,可以適度降低成本的投入。
3 效率——最短時間內的最大回報
3.1 健全地鐵線路網絡,提高時間效率
據調查,在上海搭乘地鐵耗時最長的是從滴水湖站到花橋站,需要3.5小時。一般地,從市區到偏遠地區,正常需要2小時。因而在漫長的搭乘過程中,人們更容易產生不文明行為。所以解決地鐵不文明行為的直接措施,即健全地鐵網絡化交通,提高時間效率。
3.2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技術效率
①分時段取消座椅,緩解高峰期客運壓力。②采用“信用機制”,將文明出行與信用掛鉤。③引進先進技術,培養更多的高技術人才推動地鐵硬件設施建設發展。
3.3 加快地鐵體制改革,提高投入效率
①政府。在我國,地鐵屬于公共用品,由政府統一組織建設,初期地鐵建設成本過高,導致現在地鐵集團依舊虧損很厲害。而在日本,國鐵私鐵交錯,價格體系獨立,相互融合,無論國有、民營,只要是自己系統出問題造成延誤都要開證明、并且提供補償。另外他們的軌道交通是向民間開放的,但有一條規定是有利潤后30%必須存入政府指定賬戶用于今后的軌道交通建設。最重要的是,幾乎所有的城市軌道交通都實現了盈利。因此我國政府可以考慮將地鐵外包,實現區域競爭。政府也可以通過招商引資,投放廣告,利用地鐵站修建的空間節點,修建商鋪,在為公眾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獲得商業利潤。②工作人員。改善獎勵機制,加強經濟成本的效用,從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進行綜合素質測評,完善崗前培訓,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監督保障機制,從而達到工作人員積極引導地鐵文明的有效性。加強工作人員的巡邏工作,在特定的位置,增加工作人員的數量,從而達到監督效果。
4 效益——投入和效率最優匹配下的最大回報
通過上文經濟和效率視角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政府加大對地鐵建設方面的支出時,其地鐵的使用率就會得到提高。且當效率提高的同時,因為人們在地鐵內待得時間變少,就會愿意用有限的時間,變得充裕的時間去關注地鐵站內部的建設,會聽從地鐵站內的文明指引,有利于幫助公民養成文明意識,這也為提高公民素質提供了硬性條件。
但是資源是有限的,政府的投入不可能是無限大,政府在考慮地鐵建設的時候需要考慮地鐵的建設成本以及地鐵建設帶來的效益,才能決定其投資的經濟規模。但是公民總是期望政府能建設地鐵方便出行,希望能夠減少在地鐵內所要待的時間,提高地鐵的工作效率,但是公民期望是無限的,政府投入是有限的。所以怎么樣的經濟投入和效率最優匹配才能達到最大的回報呢?
4.1 經濟投入與效率產生良性的影響
根據資源的稀缺性我們知道,經濟投入是有限制的,而且經濟上的投入也并非越大越好,投入過大導致成本增加,過高的成本又會導致資源的浪費。當投入過少的時候又會使得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此時的經濟投入可以和效率在最優匹配值時,經濟投入可以和效率產生良性影響,形成最大的效益,有利于為提高公民文明思想構建硬性環境。
4.2 良性影響取得良好效益
在最優匹配下,政府的經濟投入達到了最大的利用,而地鐵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滿足了公民的預期目標。這最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時便利的交通使得外來資本在本地投資建廠辦公,為城市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同時由于稅收的增加,會使政府的收入增加,政府就可以加大公共服務建設,加大教育方面以及研發資金的投入,為了引導地鐵文明構建更好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玉敏.上海地鐵穿越20年[J].上海國資, 2013(06):58-60.
【2】劉昌榮.上海地鐵微博道[J].上海國資,2012(05):72-73.
【3】唐憲民,杜心言. 上海地鐵1號線南段試運營概況[J]. 城市公用事業, 1994(03):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