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確立新發展理念,需要不斷學、深入學、持久學,從靈魂深處確立對新發展理念的自覺和自信。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6個督察組日前陸續對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云南、寧夏等省區實施督察進駐。短短數日,就公布了一大批虛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典型案例。截至6月14日,被督察地區已問責630人?!爸挥性诔彼巳サ臅r候,才知道誰在裸泳?!边@一批“回頭看”雖然只涉及10省份,但其他省份不僅要引以為戒,更要下定決心?!皝G掉幻想,準備斗爭”。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第一階段環保督察“回頭看”督察情況看,仍有一些地方落實整改不力,一些督察中發現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甚至給污染企業“站臺”,反映出一些地方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對生態環境保護還是沒有認識到位,環保責任仍未落實,根子還是政績觀出了問題。
面對環保督察絕不能再心存僥幸。一大批假整改的典型案例被曝光,背后是領導干部的思想認識出了問題,是扭曲的政績觀作祟。環保督察“回頭看”發現的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一些黨員干部“心”中的問題。生態環保問題就是政治問題。中央環保督察絕不是“一陣風”,在問題整改上,絕不容許弄虛作假,絕不容許形式主義,絕不容許敷衍應付。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是行不通的,那些虛假整改、表面整改、陽奉陰違的必須要付出代價。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
要把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突出位置。
2013年9月,習近平在河北參加省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
【本文重要信源】
1.新華網: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2.人民日報:要讓虛假整改者付出代價;3.中國組織人事報:點燃新擔當新作為的動力引擎

掃二維碼下載本欄目增值服務《領導智庫文選》
★6月1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6月18日,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繼續開展,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9個縣(市、區)進行督查,發現涉氣環境問題190個。
★6月5日,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主題的2018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暨創新與綠色發展國際工商圓桌會議在長沙開幕。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時表示:“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反過來,如果就是簡單為了生產總值,但生態環境問題越演越烈,或者說面貌依舊,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種評價了?!币恍┑胤街蚤L期在“破壞—治理—再破壞—再治理”的惡性循環中難以自拔,主要原因還是“唯GDP論”作祟,沒有把新發展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不說一票否決,但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權重。”
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不是抑制發展,而是一種有促有控、調優調強的發展,反映了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明確提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才能早日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大道。對于很多地方來說,發展的慣性還很大,這種發展慣性的最本質特征就是破壞環境。要遏制這種發展慣性,必須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生態環境部通報的地方虛假整改敷衍整改典型案例
領導干部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既做好顯功也做好潛功,是新時代領導干部應具有的正確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長江經濟帶時指出,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要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潛功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有一種歷史的定力。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
“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環保督察越往后執法越嚴,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首先從意識上要高度重視,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各地主要領導干部扛起生態環境保護主要責任人職責,做到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案件親自督辦,組織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進一步提高環保督察在各級領導干部政績考核中所占的權重,強化督察檢查,對不履責、履責不到位甚至縱容污染環境的領導干部,實行嚴格追責終身追責。
【決策看點】
●5月17日,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四地檢察院檢察長齊聚安徽省涇縣,研討“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構建”,共同簽署了《關于建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積極打造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合力?!兑庖姟愤_成了日常工作聯絡、信息資源共享、案件辦理、研討交流以及新聞宣傳等5項協作機制,為打擊此類犯罪構建起司法平臺。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鼻袑嵃研掳l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增強“最普惠民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就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就要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為重點,真金白銀投入“三大戰役”,全面加強環境污染防治。環境質量好不好,群眾感受說了算。
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是各項工作衡量標準和落腳點。把人民群眾對環境的切身感受與監測數據統一起來,避免出現“兩張皮”?!?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顯示,部分地區綠色發展指數和公眾滿意程度排名的差別較大,甚至出現了倒掛,對此要引起高度重視。要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研究改進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方法,高度重視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重點關注公眾反映強烈且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包括社會公眾對本地區生態環境總體情況的滿意度,對生態環境改善狀況的判斷,以及對地區自然環境、市政環境衛生及污染和治理情況等方面的滿意程度。
咬定“作風”不放松,提升群眾獲得感。污染問題表面上是環保問題,實質上是作風甚至是腐敗問題。要把環保問題整改與作風整頓和反腐敗斗爭結合起來,紀委、監察部門要及時跟進,在持續整頓作風中抓好環保問題整改,在整改環保問題中糾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不良作風。緊緊圍繞作風建設亟待解決的“庸、懶、散、浮、軟、濫”等突出問題,結合各部門的工作實際,追根究底,深入剖析,總結整改,切實把作風整頓工作落到實處。要把整改工作作為檢驗“四個意識”的重要標尺,以極端負責的作風狠抓整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多地黨政“一把手”部署督察整改
以更大“參與感”提升人民“獲得感”?!靶腋8小迸c“參與感”密切關聯。只有公眾的參與,才能讓環境保護工作更接地氣,更能體現公眾切身利益關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推動公眾依法有序參與環境保護,是黨和國家的明確要求,也是環保整治的客觀需求。群眾是最好的監督員,只有充分發動群眾,依法有序參與,把專業監督、輿論監督與群眾監督有機結合,才能讓環保監督無死角、無盲區;群眾也是最好的裁判員,各類環保問題有沒有解決、處理到什么程度、有沒有反復,群眾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言權。群眾依法有序參與,是推動環保問題整治的重要力量。暢通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發揮好民間環保組織和環保志愿者作用,開展廣泛深入的環保宣傳教育,強化公眾環保責任和強化公民環保意識,更多地選擇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共同唱響環境保護社會共治的主旋律。
【決策看點】
●6月1日,新修訂的《河北省環境保護廳環境污染舉報獎勵辦法》正式實施。6月5日,新修訂的《上海市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正式實施。兩地對于舉報獎勵的最高金額都提升至5萬元人民幣,并增設了微信舉報渠道。最新發布的《中山市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獎勵辦法(2018年修訂版)》,更是將對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的獎金比例,從獎勵罰金的10%提高至20%(封頂獎金為人民幣10萬元 /宗)。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次環保督察“回頭看”列出的整改清單本身就是一張大考卷,如何交出滿意的答卷?領導干部作為“答卷人”,不能不及格,更不能交白卷。
與虛假整改作斗爭,把環保垂直改革進行到底。嚴酷的現實事實證明,懲罰污染企業容易,但要消除一些地方政府和少數基層干部頭腦中的“污染”卻并不容易。這次披露的虛假整改現象,很多恰恰是環保部門監守自盜、警匪一家。環保督查“回頭看”,既要發現典型問題,也要發現背后消極履職的職能者,根治環保系統存在的結構性缺陷。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的步伐,深化環保垂直管理改革,真正切斷地方政府與污染企業的利益鏈條。按照中央要求,環保垂改應著力解決現行“4個突出問題”,包括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存在的難以落實對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監督責任、難以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干預、難以適應統籌解決跨區域跨流域環境問題的新要求、難以規范和加強地方環保機構隊伍建設等。力爭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國省以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調整工作,確保“十三五”時期全面完成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務,到2020年全國省以下環保部門按照新制度高效運行。本次全國垂改中,“制定負有生態環境監管職責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已被寫入文件。責任明確后,更重要的是對責任落實的監督。隨著監察和執法相分隔,監察主要督政,要讓虛假整改再無容身之地。
與敷衍整改作斗爭,給河長湖長林長們戴上“緊箍咒”。本輪“回頭看”督察顯示,一些地方河長制形同虛設。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最后一公里”工作,筑牢生態屏障,要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必須讓林長制、河長制、湖長制落地生根。要給河長湖長林長們戴上“緊箍咒”,實現讓每一條河都有一個“河長”,每處山每片林都有自己的“林長”,讓一河一湖、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責任到人的目標。健全制度是基礎,強化制度執行是落實黨政主體責任的關鍵。通過黨政齊抓、高位推動,完善“責任田”巡查的常態機制,讓河長湖長林長們和相關部門直接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有效遏制涉林涉河涉水違法行為,從管長遠、管根本的角度,下真功夫,種好“責任田”。
與表面整改作斗爭,在深層次的結構轉型上下功夫。近年來,一些地區關停產能死灰復燃,根子還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不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采取果斷措施化解產能過剩,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笆濉睍r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面對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如果一直遲疑和等待,不僅會喪失窗口期的寶貴機遇,而且還會耗盡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下來的寶貴資源。各地要借著本輪環保督察“回頭看”的東風,以環境保護治理倒逼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扎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深層次調整,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消費升級的方向、供給側的短板、社會發展瓶頸制約等問題,統籌部署創新鏈和產業鏈,推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經濟增長動力加快轉換。
【決策看點】
●近日,河北省衡水市印發《環境違法“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將嚴重環境違法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列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開,通過聯合懲戒,加大對環境違法失信行為主體的懲戒力度,讓失信者一次違法、處處受限。該市規定了11種認定情形,作為納入環境違法“黑名單”的依據。發現在實施環境違法“黑名單”管理期間有新的環境違法行為的,從重處理。財政、金融及其他部門在行政審批、融資授信、資質評定等管理工作中,對涉及環境違法“黑名單”的予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