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安媛杰
宋海軍是來自山西中醫科的援疆醫生,在援疆服務一年半的時間里,在十二師二二二團醫院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用心用情開展傳統中醫藥治療,接診患者達4000人次,針灸針用了近四萬根,無償入戶診療160人次。用醫者仁心仁德在基層團場譜寫了大愛無疆的新曲,并榮獲2017“感動山西”十大人物評選“感動山西提名獎”。
2017年初,宋海軍作為中醫科的骨干力量被抽調至醫療援疆隊伍,當時宋海軍家中上有病榻上的父母雙親,下有尚在襁褓中的女兒,在去與留之間,宋海軍毅然地踏上了援疆之路。
團場有限的醫療資源、中醫診療人員的缺乏讓宋海軍深深感覺到沉甸甸的責任,為此,他和幾名援疆醫生一起每天上午固定進行坐診,同時在中醫科診療室里開展針灸、理療等,每天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居民們信任的目光,給宋海軍無盡的工作動力。
家住園林一隊平房片區的居民馬富是一名低保戶,肢體殘疾,妻子劉召玲在家中干活不慎摔倒,造成腰椎嚴重受傷,癱瘓在床已經四年。在得知團場有個中醫診療技術高明的援疆醫生后,馬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宋海軍咨詢了情況,宋海軍二話沒說每天早晨12點的坐診結束后,就騎著自行車去馬富家扎針,談起宋醫生給妻子治病,馬富感動地直流淚,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只讓他交納了針灸用的針錢,免費為妻子治療。
其實上門診療只是宋海軍的日常工作內容之一,“醫生圍繞病人轉,病人不動醫生動”是宋海軍始終堅持的宗旨,在一年半的時間里他共上門巡診了160余次,每次義診,都深深凝結著醫患之間的情誼。
宋海軍在援疆工作中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更好讓患者得到更廣泛、更持久和優質的醫療服務,他盡可能將自己的知識、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醫護人員,使二二二團中醫事業近幾年取得了長足進步。正是因為像宋海軍一樣的援疆醫生的到來,提高了團場的醫療服務水平,培養了本土人才。如今團場醫院患者轉診的情況越來越少,說明了團場的醫療水平提高了,也節約了患者的醫療成本。□

欄目責編: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