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領域到底有多火,行業展會絕對是一塊試金石。素有“亞洲第一展”之稱的廣州建博會,在7月8日-11日召開。作為行業年度最大展會,建博會一直是智能家居行業發展風向標。
從公開報道中不難發現,智能鎖可以被稱作是當之無愧的“當紅炸子雞”,不僅主題展區規模超過了4萬平方米,而且匯聚了300多家國內智能門鎖企業。
如果說往屆建博會上智能門鎖只是一種相對新奇的品類的話,那么今年可以說是智能門鎖的百花齊放、群雄逐鹿。不僅曼申、凱迪仕、匯泰龍等鎖具生產企業悉數到場,美的、創維、海爾等家電企業,云丁、鹿客等互聯網品牌,三星、安朗杰等外企,都紛紛殺入。
數據不會撒謊,2010年參展建博會的智能鎖品牌還不到10家,2014年也不過20幾個,但2018年迅速增長到300余家,智能門鎖市場正越來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作為智能家居的入口級產品,智能鎖正在迎來自己的風口時刻。我寫過很多智能鎖領域的觀察,看著這個行業一天天發展壯大有種特別欣慰的感覺。與此同時,行業的硝煙味越來越濃,“千鎖大戰”帶來了泥沙俱下、企業和品牌分散等意料之中的問題。
作為資深觀察者,深入分析產業的重要案例、把握發展趨勢,通過理性探討促成整個市場達成新的共識,也是我責無旁貸的義務。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
八年建博會,一部鎖具史。
這么說一點也不夸張。2010年,被認為是中國家用智能鎖的發展元年。在此之前,中國智能鎖市場基本以酒店鎖等商業用途為主,品牌也很少,參加建博會的企業就更少了。據統計,2010年參展企業不到10家。
此后的數年,智能鎖都在爆發前的蓄能期,在展會中也只能零星地散布在五金館當中。
經過2010-2014年4年的粗放式發展,2015年在建博會亮相的智能鎖企業一下子增長到五六十家,2016年至少在100家以上,到2017年已接近300家,今年還將再創新高。
縱觀智能鎖的八年參展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智能門鎖行業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
受智能家居的強勢帶動作用,智能門鎖市場整體越來越熱,場內玩家已成井噴之勢,在品牌數、市場增量上保持指數級上升,無論是傳統家電企業還是互聯網創新者都試圖進來分一杯羹。
但目前消費端還不足以撐起2000多個品牌的供給,優質產品稀缺,低端劣質的偽智能鎖充斥市場,品牌化漫長,最終導致很多品牌由盛轉衰,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對此,我大致總結了一下智能鎖領域的三大主流陣營:
大致可以分為這么三種模式,一是以曼申、耶魯、德施曼等為核心的專業品牌,二是以云柚、云丁等為代表互聯網品牌,三是以美的、海爾、松下、三星等傳統家電巨頭的多元布局。
其中,專業品牌一直扮演著行業中流砥柱的角色。它們多是全球領先的專業智能鎖智能廠商,制造和技術沉淀比較強,深度把控產業鏈。比如曼申科技,擁有14年鎖具制造經驗,9年智能家居研發及生產經驗,在零售端取得過淘寶眾籌45天突破1500萬的行業記錄,在工程端也與盼盼、美心等一線防盜企業和ofo、中國移動、萬科、碧桂園等知名企業有深入合作。
互聯網公司的打法則是著重于技術開發,在生產層面與傳統廠商合作,先基于C端推出一個個新品類的概念產品,再通過品牌、流量和生態優勢推廣,以銷定產后再量產。比如小米生態鏈下的鹿客和羅永浩站臺的優點,都在試圖用互聯網的工具、方法、模式去重構智能硬件的邏輯。
再來看傳統家電企業,在家居領域有著深厚的制造經驗,并且深度渴望向智能物聯網轉型。智能鎖更主要是作為一個重要的業務單元,幫助其構建智慧家庭的完整拼圖。比如海爾,就具備大量的應用場景,將智能門鎖與其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相互通,融入到智慧安防的商業場景之中。

《2017年中國智能鎖應用與發展白皮書》披露,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鎖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19.75%,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商機無限。同時,也將分化出頭部品牌、一線品牌、二線品牌的市場格局,出現馬太效應。截至到2017年底,全國的智能門鎖品牌已達兩千個,這意味著未來的智能鎖大戰,競爭將愈發激烈。
縱觀三大陣營,各有各的基因和優勢,未來將走向何方?
我的簡單理解是,第一,產業鏈要做深做透,否則產品迭代過程就很容易出問題,智能門鎖又是家庭安全的第一道關,必須真正掌握智能硬件從研發、落地、售后的全產業鏈規律;
其次,“拿著錘子找釘子”,技術至上,場景是錦上添花的工具。目前尚處于技術的革命創新和市場培育階段,生物識別、安全芯片、數據加密等技術門檻很高,尚未有真正殺手級的產品出現。先攻破底層技術,切入具體場景不是問題。
第三是要擁有一套相對完善、嚴格的統一標準。目前智能門鎖的國內相關標準林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多種多樣,在促進企業優勝劣汰的同時,多重標準也帶來了各自為戰、價值割裂、標準內容不明確等問題,給產品普及、市場認知和云端數據交互等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反觀智能門鎖相對普及的日韓和歐美市場,都有著一套相對統一的國際標準。
智能鎖行業要迎來巔峰時刻,必須打通上述三道關卡。這對任何陣營來說都是公平的。

復盤了智能鎖的發展歷程與未來,或許可以用更清晰的邏輯來審視中國智能鎖市場:首先是生產端被動升級,傳統機械鎖具更新換代;其次是弄清競爭局勢,圍繞對未來趨勢的理解學會“搶答”、主動布局智能鎖;接下來就是積累技術壁壘,做實生態,進而推出整套以智能鎖為核心的解決方案。
我們不妨通過實際產業和企業所推進的變化,來深入理解一下這個邏輯。
以智能鎖的核心玩家曼申科技為案例,先簡要介紹一下曼申的歷史。2004年從德國引進了國內第一套智能鎖芯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并在2015年打造了國內首款超B級安全鎖芯,隨后掀起了一場“全民換鎖”的熱潮。
自此,曼申一路引領了中國鎖業的升級打怪之路。
2008年,創始人張寶強力排眾議組建了智能家居開發技術團隊,曼申進入了布局未來的主動轉型階段,一邊繼續之前的機械鎖芯業務創新,一邊開拓智能家居產品。2013年,曼申推出了中國第一款智能防盜門;2014年,曼申推出了國內首款可以用微信管理的智能門鎖;2015年,曼申iLockA2在淘寶平臺眾籌,45天突破1500萬;2016年,曼申iLock A5淘寶眾籌再破1650萬,"曼申現象"被視作阿里巴巴物聯網生態中的經典案例。2017年,曼申與ofo戰略合作進軍智能車鎖,起草《智能車鎖》國家團體標準,投資建立中國智能鎖共享產業平臺,2018年,攜手萬科泊寓推出智能公寓管理系統……
可以看到,曼申已經憑借長時間的技術與生態產業布局,打通了技術能力、硬件制造、產業協同、業務場景拓展這四大關鍵領域,擁有了高完成度、高均衡的行業解決能力,成功實現了行業區隔。

iLock2/iLock5圖片
我來簡單粗暴地總結一下"曼申現象"的模式創新,就是一橫一縱一中心:
一橫,是橫向交叉。與其他產業(如電商、ofo、360等)交叉,產生化學反應。不但為智能鎖找到了消費級應用的突破場景,并且通過技術和數據協同反哺自身。譬如曼申與ofo戰略合作研發智能車鎖,產能突破5萬套/天,成為智能車鎖行業領導者,主導國家標準,占位龐大的移動物聯網流量入口。
一縱,是重度垂直。在技術上,曼申建構了從結構設計、硬件設計、軟件設計、服務器開發,APP開發全技術鏈路的自研技術體系。此外,還在廣州設立了智能鎖PAAS/SAAS平臺研發中心,在中山投資了國內最大規模智能鎖具制造基地,并在東京布局區塊鏈智能鎖研發中心。
目前,曼申已經建立了從智能鎖技術研發到規模化的生產,從云端技術和服務到供應鏈協同體系,覆蓋了從研發到生產、服務等的全鏈路。這就是其擁有了足夠深的商業“護城河”,并形成了縱向產業矩陣,通過“中國智能鎖共享產業平臺“等開放產業價值,繼續做大市場。
一中心,是入口級產品。做生態的前提,必須是自身的核心業務已經成為入口級產品,比如淘寶之于阿里、微信QQ之于騰訊。曼申在鎖業14年的深耕,將鎖具做到了極致。目前,已經積累了65項專利技術,其中包含40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產品層面,智能鎖硬件技術覆蓋了不同物理形態、不同開啟方式和NB-iot/zigbee/GSM/wifi等不同通訊方式的鎖具。
市場層面,曼申是盼盼、美心、飛云等一線防盜企業的固定配套商,也是ofo、中國移動、萬科、360、碧桂園等知名企業的核心供應商。至今已銷售2600萬套鎖具,擁有巨大的市場覆蓋率。而其傾力打造的中國智能鎖共享產業平臺CSLP,僅一期規模就擁有35000平方米的生產空間,在業內首屈一指。這條生產線擁有SMT、傳動總成、成品總裝、檢測檢驗關鍵工序的自主生產能力,能滿足各類鎖具的制造要求,全年產能可達千萬級。
憑借智能鎖入口級產品的超級勢能,曼申的生態能量得以沿著一橫一縱的方向擴展,并不斷釋放紅利。

同時,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競爭環境中,曼申作為核心玩家,堅持有全新驅動力去創造環境,最終交付給市場看得到、摸得著,快速實踐且成本不高的解決方案,并且以平臺模式釋放給了龐大的產業集群。
憑借14年專業積累,2017年,曼申斥巨資打造了中國智能鎖共享產業平臺(CSLP),該平臺也在本次廣州建博會上正式亮相。以“開放、共享、賦能、破界”的理念,把多年積累的起來的硬件技術、云技術,規模產能和供應鏈體系整合盤活,合作伙伴享受的不僅是曼申的技術和產業資源,還將擁有連接其他合作伙伴與產業環節的機會,從而大大降低跨界企業進入智能鎖市場的門檻和機會成本,很有可能成就一批智能鎖細分市場的頭部企業。
這里面有著雙重價值。一方面,做平臺,成就所有人就是成就自己。阿里的成功在于其平臺模式,百度AI戰略成為標桿,也得益于dueros和Apollo兩大平臺的產業賦能。曼申打造產業平臺,成為智能鎖產業集群發展的“加速器”,最有可能成為智能物聯網領域的中流砥柱。
另一方面,智能鎖領域集合了鎖業、安防、AI、大數據、IoT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其復雜度更是史無前例,技術沉淀+產業壁壘+開放態度,三者構成的曼申共享平臺,提供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價值,更是在產業鏈價值、商業場景上的生態價值,或許是智能鎖產業向上升級最好的工具。

智能鎖產業也許會在今后一兩年大爆發,“千鎖大戰”只是剛剛拉開序幕,曼申已經率先觸達了很多關鍵“賽點”。
而建設平臺只是一個開始,曼申還有著更大的擔當和夢想。據中國智能鎖共享平臺創始人張寶強介紹,在快速推動智能鎖行業發展同時,CSLP將同步向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方向演進,借助于已搭建的云服務平臺、共享制造平臺和項目孵化平臺,最終將構建起一個智能家居物聯網的大生態。
從產品到產業再到開放平臺,被曼申生態覆蓋的智能鎖產業群落,或許會很快貼近全新的質變。接下來的戰局更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