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敏燕
你知道漢字“小時候”是什么樣子嗎?你知道擁有3000年歷史的漢字背后的文化秘密嗎?感興趣的小讀者一定要往下看喲!
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可以說就是我們使用的簡體字的“小時候”。它是一種古代文字。那會兒還沒有發(fā)明紙張,人們就將這些字刻在龜甲或者動物的骨頭上。
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是從甲骨文開始的,因為甲骨文已經(jīng)具備了書法的三個要素——用筆、結(jié)字、章法。甲骨文是刻出來的文字,它們筆意充盈,千姿百態(tài),或放逸,或娟秀,字里行間,多有書法之美。
甲骨文中一部分是象形的字。所謂象形,就是說每個字都像是一幅畫。它的特色在于形象,這是古人表達情感和理解世界的最初方式。它們來自山川日月、飛禽走獸,帶著草木馨香。它們有一種魔法——如果你認識它,橫平豎直的方塊字一下子就活潑起來,變成流淌的河水、奔跑的小鹿、嬌嫩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