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摘要:現今社會是一個文學藝術高速、高度發展的時代,舞蹈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每天也在與時俱進,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創新和變化。舞蹈藝術工作者們在前人創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和思想,創作出了更多的舞蹈作品和藝術精品。但是反觀現在舞蹈創作的現狀,有很多問題出現,下面就談一談我對現今舞蹈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幾點問題的認識,以及從創作的角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舞蹈創作現狀;現象和問題;舞蹈編創看法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093-01
一、舞蹈創作的現狀
文化藝術的高速發展,給舞蹈創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和考驗。近些年,隨著舞蹈藝術的蓬勃發展,涌現出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陶冶了人們的情操,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成為了經典。不可否認的是,大量舞蹈作品缺乏深度和高度,創作出來上演了幾次,很快就被人們遺忘,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資源,也沒有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那么現今舞蹈創作中現狀中都出現了哪些現象和問題?我們一起來研討一下。
1.編創者生活體驗不深刻,導致靈感瞬間化,一時興起或是階段性認知解讀就草草開始了舞蹈創作,忽略了創作背景和創作實際,導致在后期創作過程中,找不到重點,主次不分,不能形成完整的創作思路,最終詞不達意,作品主題不明確,主旨表達晦澀難懂。不要說普通人看懂、欣賞,連舞蹈同行也很難鑒賞。一個成功的舞蹈作品必定來源于深刻的生活體會,注重創作背景和實際,在舞蹈編創和表達上邏輯清晰,層次明顯,有主次之分,有貫穿整個舞蹈作品的情感主線,這樣才會產生好的舞蹈作品。
2.為了滿足某些需要,舞蹈作品創作流程化作業,大量應景作品的應運而生,作品的廣告宣傳性增強,藝術性上卻存在欠缺。在一些地方,舞蹈創作上采用流程化作業的辦法,由地方主導,提供資金人力支持,然后找名家、大家指導或直接進行編創,舞蹈作品就如工業產品一樣火熱出爐,但這樣應景而創的作品,在編創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考慮地方的意圖和需要,以及其他人為客觀條件和因素(如領導個人喜好、審美層次等),干預過多,編導創作過程中會左右受牽,俗話說: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拿捏不好平衡,創作出的作品在藝術性上就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和遺憾。
3.過于注重編創的技術手法,忽略舞蹈的主題和情感表達。現在舞蹈門類和流派眾多,許多年輕的編導考慮更多的是編創技法的運用,比如隊形、空間、層次、對比、動作元素、力的運用等等,這些技法在舞蹈作品中反復過多的運用,會削弱作品的情感表達,技法的運用,最終也只為了更好的表達舞蹈作品的主旨,兩者要有主有次,若在編創手法和舞蹈情感表達上,主次顛倒,就喧賓奪主了。
4.對于高科技手段的過分依賴。在這些年晚會以及景區演繹的舞臺上,真正讓觀眾過目不忘,記憶猶新的不是舞蹈作品本身帶來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共鳴,而是華麗的舞美、炫彩的燈光等等。聲光電技術的完美運用下,舞蹈卻變成了陪襯,有專業舞者調侃道,舞蹈變成了舞伴歌,或是人肉背景墻。高科技手段應為作品表現服務,有舍有得,過份的依賴,會導致舞蹈作品失去其藝術屬性的獨立性,如何合理運用高科技手段,也是現今舞蹈編創者面臨的問題和考驗
5.直接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原生態節目搬上臺,這種做法欠妥。不可否認,民族的既是世界的,但是不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原生態文化現象,不經過藝術處理和打磨,就可以直接搬上臺。因為地域性文化差異,要想把其內在的人文精神表現出來,一定要經過藝術手法處理,才能更通俗易懂,讓觀眾在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理解并感受當地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原生態文化現象,領悟其人文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
二、怎樣創作成功的舞蹈作品
1.深刻的生活體驗。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藝術的手段再現生活。舞蹈編創者在創作舞蹈作品前,首先要有深刻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是編創者最直接的靈感來源,在這個基礎上,編創者加入自己的藝術想象和審美,形成舞蹈創作的動機和素材。這樣源于生活的題材或素材作品,對于大眾會更富感染力。
2.對于舞蹈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藝術生產更多情況下,是自由感覺的精神生產,讓人充滿活力并樂在其中。真正的藝術家把舞蹈看作是自己畢生的事業和追求,而不是作為攫取名利的手段,為推動舞蹈藝術的發展,她們可以奉獻自己畢生的心血,甚至生命。例如:中國新舞蹈藝術的先驅——吳曉邦;新中國邊疆舞蹈藝術家——戴愛蓮;中國的“孔雀公主”楊麗萍;中國古典舞的里程碑——黃豆豆等等,這些舞蹈藝術家身上對于舞蹈藝術的摯愛與執著,都是我們后來者應該學習和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3.選材和主題上有歷史文化深度和精神文化高度,一個好的舞蹈作品,一定具備歷史文化積淀或較高精神文化層次。泱泱中華,文化歷史久遠深厚,舞蹈編創時要深挖歷史,讓作品有根可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細膩闡述回味深遠的中國風,。精神文化高度通俗講叫弘揚時代精神和主旋律,舞蹈創作也要因時制宜,表現新時代下人們的價值觀和正能量精神。有這樣選材和主題的舞蹈作品,才能受廣大群眾喜歡,歷久彌新。
4.摒棄流程化作業的弊端,慎重選擇創作素材,在作品的藝術性上下功夫。舞蹈的編創要與時俱進,但萬不可只采取流程化作業的工業手段,畢竟舞蹈是藝術,舞蹈作品是藝術品,不可否認,這種創作形式各負其責且比較省心力,但是不接底氣。如果編創者的生活體驗、創作手法、創意思路與當地素材如果出現水土不服,那么這樣創作出來的舞蹈作品,將會呈現出形式與主旨風馬牛不相及的藝術效果。
5.防止照搬照抄,積累并合理運用創作經驗,創新編創技法。舞蹈的創新不是要求舞蹈動作的重復組合,而是要求編導在傳統舞蹈語言上去創作更加豐富的藝術語言。
一個舞蹈作品的成功與否和舞蹈編導是否有創新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要求舞蹈編導具有良好的舞蹈綜合素質,積累前人的經驗,豐富自身的技能。現在每年都會出現不計其數的舞蹈作品,而每一個成功的舞蹈作品,都是因為有區別于以前舞蹈作品的創新之處才會成功。
6.定位作品的審美層次和創意高度,真正決定舞蹈層次高度的不是演員的技巧和表演有多好,而是編創者的創意構思,如果一個作品,定位展現古老的中華文化,那么采取風俗人情的素材、表達手段和構思,肯定是不妥的。舞蹈編導在面臨不同題材進行作品構思的時候,一定會采用不同的創意和動作元素,這一點毋庸置疑。
7.舞蹈作品要具有獨立性。過多的依靠舞美道具、高科技手段,會使得舞蹈作品本身黯然失色。這也就失去了舞蹈藝術的獨立性和部分功能性。舞蹈是特殊的,它不受文字語言等的局限,卻能使舞者和觀眾心靈產生共振。編創舞蹈時,一定要將舞蹈本身的功能性和審美性發揮到極致,再考慮輔助表現手段,才能升華作品的情感和主旨思想。
三、結語
以上是我對現今舞蹈創作現狀的認識,現在國家大力扶持文化產業和文化項目,舞蹈創作又是一個興奮和痛苦的過程,愿所有感受到人文精神內涵,領悟到生命真諦的舞蹈編導們,都能夠利用大好形勢,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專業技能,創作出人民群眾喜愛的舞蹈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