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涵
摘要:本文從芭蕾的起源出發,闡述了世界芭蕾五個時期的發展歷程及中國芭蕾的發展概況,并對芭蕾鑒賞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中國芭蕾;鑒賞
中圖分類號.J7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018)23-0096-01
芭蕾是一門表演細膩、技藝精湛、高貴優雅、令人無限神往的世界性舞蹈藝術。芭蕾以其輕盈跳躍的舞姿,纖細、修長、雅致的美,征服了世界觀眾,被譽為“舞蹈皇冠上的明珠”。
一、芭蕾的起源與發展概述
芭蕾起源于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16世紀上半葉從意大利宮廷進入法國宮廷。1581年第一部芭蕾舞劇《皇后喜劇芭蕾》在巴黎上演;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正規的芭蕾教育機構一皇家舞蹈學院;1700年在這所舞蹈學院得到確認的芭蕾程式化舞姿,至今世界上仍在大量的延用。從芭蕾誕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芭蕾的發展大致經歷了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現代芭蕾和當代芭蕾五個時期。
1.早期芭蕾。早期芭蕾是指芭蕾從意大利向法國轉移的時期,是從業余的自娛自樂發展為專業性的表演藝術的時期。其中標志性的轉折點是1672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正式告別舞臺,法國貴族也隨之告別芭蕾舞臺,演員全部由專業演員取代。這也意味著芭蕾從此走向高精尖的發展階段。
2.浪漫芭蕾。浪漫芭蕾是芭蕾史上第一個高潮時期。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產生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巴黎。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使法國人民處于戰亂和困苦之中。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作出大量表現神秘莫測的超自然境界的藝術作品,以傳達人們在世俗社會難以實現的理想。諸如《仙女》、《吉賽爾》、《葛蓓莉亞》、《西爾維婭》等經典名著在這一時期相繼涌現。
3.古典芭蕾。19世紀下半葉當法國浪漫芭蕾大勢已去時,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古典芭蕾的鼎盛。古典芭蕾集早期芭蕾和浪漫芭蕾之大成,又吸收了俄羅斯民族特有的恢宏氣勢,具有動作凝重、精力旺盛、戲劇性強等特點。這時期誕生了《堂吉訶德》、《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一批傳世經典芭蕾劇目。
4.現代芭蕾。20世紀初,俄羅斯古典芭蕾中的精英們,不滿足俄羅斯古典芭蕾的保守現狀,以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名義,進軍巴黎去探尋芭蕾的新模式,由此芭蕾發展史上又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現代芭蕾。與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相比,現代芭蕾拋棄了大型芭蕾舞劇的創作模式,采用了短小精悍、新奇多變,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的模式。現代芭蕾創作思想開放,古今兼收;創作手法多樣化,摒棄傳統固有的模式;主張形式和內容的完全統一。舞劇《安娜卡列尼娜》、《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優秀經典作品流傳至今。
5.當代芭蕾。20世紀70年代以來,后現代舞乃至后后現代舞又為芭蕾提供了嶄新的靈感,使其平穩進入當代芭蕾時期。當代芭蕾在美學觀念上兼收并蓄;在動作上主張向肢體各部位、服裝、道具等各方面尋找可能性;用力方向上可以向地心、天空等任意拓展;在舞臺空間上主張向更大的廣度進軍。《多少懸在半空中》、《舞步作文》、《欲望》等作品堪稱當代芭蕾精品佳作。
二、新中國芭蕾的起源與發展
新中國芭蕾是20世紀中國舞蹈史上引人注目的舞蹈藝術。由此,中國舞蹈舞臺上出現了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和中國芭蕾舞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芭蕾舞事業的奠基期,俄羅斯芭蕾對新中國芭蕾產生了深遠影響。1950年新中國第一部芭蕾舞劇《和平鴿》的問世,標志著新中國芭蕾舞藝術的正式起步。1957-1960年北京舞蹈學校師生成功學習演出《無益的謹慎》、《天鵝湖》等世界芭蕾舞經典劇目,推動了新中國芭蕾藝術的快速發展。《魚美人》是第一部以中國題材為內容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則是關于芭蕾舞民族化的成功實踐與嘗試,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劇藝術上具有開拓性意義。《沂蒙頌》、《草原兒女》、《祝福》等中國經典芭蕾舞劇更是將中國芭蕾舞劇民族化推向更高更深層次的發展。
三、芭蕾的鑒賞方法
鑒賞芭蕾大致有兩種理念:傳統理念和現代理念。鑒賞芭蕾主張方法與對象相對應:即對早期、浪漫和古典這三個傳統時期的芭蕾舞劇要采用傳統理念鑒賞;對現代、當代這兩個非傳統時期的芭蕾舞劇,要用現代理念去鑒賞。同時,鑒賞芭蕾要“動覺”現行。動覺是和視聽嗅味觸這五種感覺一樣,是每個正常人天生的并經過后天強化而成的。從本質上說,作品的思想感情都是通過這六種感覺,尤其是動覺來得到觀眾的感知和理解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潛移默化中,觀眾將享受到芭蕾舞作為一種綜合藝術的多元美感。
總之,芭蕾作為世界舞蹈史上的璀璨明珠,依然光彩熠熠。中國芭蕾雖只短短的幾十年,但在世界舞蹈之林已占有一席之地。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芭蕾仍將繼續堅持芭蕾民族化的發展方向,深入探索如何將西方芭蕾更好地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推動更具中國特色的芭蕾舞蹈事業繁榮發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