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藝
摘要:雜技藝術欣賞的一個基本要領是:要以開放性的、探索性的、超常規的思維來欣賞雜技藝術。這是由雜技自身的藝術特點所決定的。
關鍵詞:雜技;欣賞;基本方法
中圖分類號: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159-01
雜技作品永遠要在開放、探索、超常規思維的引導下完成對“雜”和“技”的審美欣賞,離開了這一根本,雜技藝術就會失去它的鮮活的生命力。有了這樣的欣賞準備,有助于欣賞者更好地把握雜技藝術的本質以及更有效地欣賞雜技作品。再具體一些說來,雜技藝術的欣賞還可以分門別類地從幾個大的方面入手。
一、以人體技巧為核心的雜技藝術欣賞
雜技演員的“腰功、腿功、頂功、跟頭”是最基本的功夫。僅此,還遠遠不夠。一個優秀的雜技演員,要在具體、多樣的節目當中勝任表演,還必須在最基本的功夫的基礎上再接受具體節目的訓練。如手技、車技、頂技、竿技、蹬技、球技、柔術等的技巧訓練,甚至包括一切必要的藝術素質訓練。這就是說,人體技巧是實實在在的“真功夫”表演,需要通過艱苦的訓練,下大力氣才可獲得。
這里所說的“真功夫”是針對魔術、滑稽等的表演形式而言的,而不是針對功夫本身的虛實而言。在雜技舞臺上,對人體技巧表演不作任何掩飾,完全展示表演者真實狀態,失敗(失托)時就會失敗得真真切切,使觀眾一目了然。而魔術、滑稽表演基本屬于文活,需要與觀眾的更多的心理交流,并且絕不允許敗露魔術的秘密,特別是“門子”所在。同時,魔術表演方法又被行家稱為“百無一真”的魔幻藝術,由此,區別于雜技的“真功夫”。當然,魔術、滑稽表演同樣需要真功夫。我們知道,任何技藝的習得都來不得半點的虛假,都要經過長時期的刻苦訓練。
二、魔術等魔變節目的欣賞
每一位魔術師都是一位出色的智慧星,他們在表演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藝術創作。他們的魔變謎底就掩藏在這一招一式當中。作為觀眾,你還必須集中注意力,調動創造性思維,去捕捉智慧,稍有差遲就可能喪失機遇,糊里糊涂地被魔術師們善意地捉弄了。然而,魔術欣賞正是魔術師利用生活經驗和規律,利用觀眾集中注意力,緊密追隨魔術師點滴動作的欣賞心理所進行的藝術創作。他有意創造一些動作假象,分散和誤導觀眾,以順利達到藝術效果。比如,鷹術師的眼神和身體姿態有意朝著與他的真實動作目的不一致的方向注意,引開觀眾的目光并乘機完成機巧。再如,魔術師有意將假動作放在音樂的重拍子上,放在有滋有味的表演過程中擾亂視聽,借此對這些假動作加以強調,而有意誘使觀眾忽略關鍵動作。假如你的注意力過于信賴魔術師,那么你就會乖乖地做了他的藝術的助手。從這個意義上說來,魔術是完全意義上的視覺藝術,它依靠視覺又恰恰通過鷹術師的視覺誤導來施展魔變技巧,實現魔變過程。因此,魔術欣賞還需要觀眾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在魔術師亦真亦幻的表演過程中,你既要集中注意力步步緊跟,又要與之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調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在信與不信之間探求謎底。
三、馴獸節目的欣賞
以動物為主角的馴獸節目千姿百態,生動活潑,是雜技馬戲表演中最能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個重要部分。人類的馴獸活動歷史久遠,我們已經對動物世界有了足夠多的了解,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這兒引人注意的是,人與動物的關系歷經重大變化:從最初人與動物同類,到人類從中分化成為異類;從人屈從于自然到力圖主宰自然,從無限度地開發、踐踏、“征服”自然,到有自覺意識地保護自然,一次次更新了人類的進步理念。動物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馬戲團里的馴化動物也隨之改變著命運。如今,我們在觀賞中再也看不到因動物演員在場上的失誤,遭受馴獸員的當眾暴打了;也很少見到在動物面前盛氣凌人的馴獸員了,除了積極引導外,動物演員的我行我素,還常常引得觀眾報以會心的歡笑。遇到這種情況,馴獸員還會因勢利導,即興完成節目演出。在訓練和生活中,動物演員也同樣獲得了人類的尊重和保護,獲得了許多動物“非人化”特性的自由,甚至獲得了許多它們自身無力獲得的人性化權利。人與動物親密和諧的關系沖擊著傳統馴獸理念,也改變了此類節目的訓練方式、演出形式和欣賞趣味。這是雜技馴獸節目在審美觀念問題上的一個重要轉變,是雜技藝術的進步。
動物演員更多地奉獻給廣大觀眾的,是它們可愛的天性、自然的情調和訓練有素的表演。人們從《馴狗》節目中看到小狗識字、算算術、佯死、倒立越障礙、個性展示等表演時,一群“有文化”、“守紀律”又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小狗真使人感到可愛至極。總之,馴獸節目因動物的多種多樣而豐富多彩。人與動物關系的現代理念給馴獸節目以新的看點,讓人從中獲益。
四、結語
雜技是表演藝術的神來之筆,缺少可重復性和模仿性。所以,文字拙于對它的描述。對于欣賞者,它也因此具有著永遠鮮活的魅力。如果說“快樂是一種心理習慣”,那么,雜技表演就是培養和體驗快樂并使之養成一種心理習慣的藝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