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理
摘要:具有近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戲曲,以其獨特而豐富的表現形式而存在,而京劇自四大徽班進北京也有二百年的歷史,有著精美的藝術形式和非凡的表現力,并發展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大觀園中的一枝奇葩。京劇唱腔曲調豐富而多彩,旋律悠揚而委婉,一腔一韻浸透著前輩創作的心血,陶冶著我們的情操,滋潤著我們民族的文化生活。
關鍵詞:京劇唱腔;板式;變化
中圖分類號:J6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161-01
一、京劇唱腔的板式特點
京劇唱腔在長期發展完善過程中,板式分類日臻豐富細膩,以“西皮”、“二黃”兩個腔調作為基本調,包括了[快三眼]、[慢三眼]、[二眼板]、[原板]、[緊原板]、[慢二六]、[快二六]、[流水垛板]、[快板]、[導板]、[散板]、[搖板]、[滾板]、[吟板]等十六種板式,這一系列板式皆由原板(2/4拍)板式派生而來,各板式之間既有共性,亦有個性,其主要共性是同一腔系的各種板式,旋律線、調式節奏大致相同,在節拍的對比,唱速及力度對比上各板式又有不同點。
[快三眼]由原板(2/4拍)改為(4/4拍),在演唱速度上比[原板]稍慢,比[慢板]稍快,是介于原、慢板之間的板式,帶有急促敘事的性質,也常作[原板]、[慢板]之類間轉換的橋梁,如《打漁殺家》中的老生西皮唱腔。
[慢三眼]比[快三眼]只是在唱速上慢一倍,行腔比快三眼裝飾性較強,在調式、行腔、落腔上基本相同,旋律優美,適于表達人物無限豪爽的情感或人物的煩悶情緒。
[二眼板]就是(3/4)節拍,傳統劇目中無此板式,節奏可快可慢,旋律輕松、活躍,適于抒發人物的歡快、喜悅心情,如《奇襲白虎團》中崔大娘唱段[西皮一板兩眼](3/4)中有力地描繪出崔大娘與我志愿軍相遇時內心的激動情緒和翩翩起舞的情態,同時也顯示出朝鮮音樂的民族色彩,此時用[一板二眼](3/4)節拍是再合適不過了,如果換之將不可想像。
[二六板]節奏緊湊,一二句多連唱,分句與樂句之間沒有大的問奏,行腔更為質樸、簡潔,唱速可快可慢,適于表達訴怨或辯理,歡悅或激動的情緒,如《空城計》中的[二六]唱段。
[二六]板唱速變化較大,可分為[慢二六](2/4)、[快二六](1/4),[慢二六]近似[原板],快[二六]近似[流水]。[流水]板則比[二六]板快,節拍由2/4拍變為1/4拍,富有明朗、流利的性質,多用于情緒激動的敘事和辯理,如《四進士》中的[西皮流水]唱段。
[垛板]和[快板]在調式、行腔特征上基本相同,[垛板]比[流水]板快,[快板]則比[垛板]速度更快,字字如斬釘截鐵,鏗鏘有力,詞句間無間奏過門,適于表現人物的異常激動的場面或情緒,富有急促質問、對答的性質。特別是字字緊連的垛唱形式,比流水激烈得多,像《斬黃袍》、《定軍山》、《彩樓配》、《鎖五龍》等。
[散板]和[搖板]的行腔基本相同,[散板]是散拉散唱,[搖板]則是緊拉慢唱,[散板]和[搖板]的共同特點是演唱節奏自由,可快可慢,既可以表現一般敘事,又能表現異常激動、喜悅或憤慨的情感,是一種表現力極廣的板式。導板富有引子的性質,一般是在人物出場前開唱頭句腔,下面常接其它板式,如[回龍]、[慢板]、[原板]等,[導板]常用于大段成套唱腔中,如《轅門斬子》、《逍遙津》等。
[滾板]和[吟板]形同[散板],[滾板]是一種分句與樂句之間無間奏的速唱形式,它一字疊一字,一句緊一句地唱,有一種強烈的緊迫感,適合表現人物的悲憤、怒責和哭訴,如《英臺抗婚》中的[滾板]就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悲憤心情,適合表現人物的悲憤、怒責和哭訴。
[吟板]是一種無伴奏的清唱,一般只用分句和樂句形成,節奏變化很大,無伴奏的[吟板]清唱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強烈力度產生對比,揭示了人物的心靈深處的情感。
如《西廂記》中鶯鶯吟詩,《海港》中方海珍教育韓小強的[反二黃]唱段里都較好地運用了[吟板],準確揭示了人物的內心情感。
二、京劇唱腔的板式變化形式
京劇唱腔的板式變化,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形式;
其一是借鑒京劇某種唱腔的傳統板式結構形式,以創造完善另一種腔系的板式。例如二黃與反二黃,就借鑒了[西皮流水]、[西皮二六]的結構形式,創造出[二黃快板]、[二黃二六]等。
其二是板式名稱相同,但旋律結構、旋法、起落板規律等不同,同時在字的安排、落音、音區、音域等也有不同。例如《平原作戰》中趙勇剛的[反二黃中三眼]“聽屋內”唱段,就顯示這些特點。
其三是保持原腔調的旋律結構和調性,在傳統板式基礎上創造新板式。例如《契丹英后》中蕭太后(老旦)的[反西反高撥子中八板],就屬此類。
三、結語
總之,京劇藝術博大精深,京劇唱腔素有“行云流水”之稱,而京劇唱腔板式也隨著一些新編歷史劇、現代戲的需要會花樣翻新,層出不窮,進一步豐富,完善京劇唱腔的表現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這古老的民族藝術必定會以鮮明的音樂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煥發新的活力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