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
摘要:本文從環境專業的教學現狀分析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為出發點,分析項目教學的理論依據、項目教學的實施方案及評價體系,探析項目教學對于推進環境設計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項目教學;環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38-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221-02
一、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現狀
(一)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現狀
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系統性的學科,集藝術性,功能性和技術性于一體。涉及若干個其他學科,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同時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現行的教學模式多見于老師課堂講授,作業形式為虛擬設計場景。在此過程中,老師一直處于教學的主要地位,學生完成的作業也只是基于一個虛擬的設計場景,并不能夠真正體會設計圖紙與真實場景之間的差距,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由于老師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質量已經滯后于需求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引入項目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質量是必要而有效的。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美國,盛行于德國,近年來在我國教育領域廣泛推行。這種教學方法是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推進的,學生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展開研究性學習。項目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老師針對學生實踐過程給與指導,規范和監督。
(二)人才培養需求
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有兩種評價尺度。一種是學校內部的評價尺度,另一種是學校外部的評價尺度,即社會的評價尺度。社會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顯的質量特征即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質量作為評價依據。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校培養的人才的質量直接反映在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否適應社會的需要,能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能否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從而得出我們高校人才培養需要設立的課程、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怎樣的教學模式能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二、項目教學的理論依據
項目教學理論基于多種教育教學理論發展而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影響項目教學發展的主要理論之一。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體地位,以教師講授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部分課程教學中,這種授課模式使得學生對課堂的主動參與性不高,而且有礙于學生思辨能力和個性化差異的發展。在項目教學中,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拆分教學任務,設置教學項目。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成為知識加工的主體,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和相互合作性,成為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因此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項目教學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論依據。
三、項目教學的實施方案
項目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解決理論和實踐的問題:其一,通過項目完成從專業知識到實踐的轉化;其二,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解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針對這兩個目標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團隊和教學地點來進行改革探討。
(一)教學模式
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要把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結合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造了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條件。
首先,除了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教師還可以采用很多新興的教學方式如慕課,微課,多媒體等來完成理論教學。
其二,鼓勵學生以自主學習和相互學習的方式來完成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理論或實踐知識,以真實的工作環境和項目任務作為平臺,通過項目實踐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相互學習的積極性。開放式的學習形式與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欲望,滿足個體差異性的教學需求。
(二)課程內容
在環境設計項目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項目,以任務推動教學。在項目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教師掌控教學活動中的整個教學活動,并設計教學任務。
第一,把教學任務分成若干模塊,引導學生完成;
第二,整合整個教學過程,把教學內容和項目任務銜接好;
第三,根據項目任務調整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順序,使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
第四,進行成果檢驗和評價,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完成項目,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問題和提高技能。
比如《展示空間設計》課程,選擇某具體展示空間項目來進行實踐。教學內容圍繞展示空間的設計展開,先整體規劃完成此項目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根據真實設計的步驟來規劃教學內容。把學習任務與項目進展結合,每一項教學內容設計一個具體的任務來支撐。從而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明確設計實踐的目的。教學內容通過項目細分為模塊,也為教學評價的量化提供了可行性。
(三)教學團隊
環境設計專業實踐項目本身具有較強復雜性和綜合性。除了高校專任教師外,針對項目模塊的需求可以邀請行業的項目經理、設計總監、設計師等多種專業人才,共同完成項目教學。高校的專任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能夠統籌安排教學任務去達成教學目標。而行業內專業人才,如項目經理、設計總監、設計師等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行業動向的把握能力。二者相互結合,各取所長,多元化的教學團隊一方面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幾率。
(四)教學地點
環境設計項目教學改革需要一定的實施條件和基礎,單一的教室教學環境和程式化教學模式滯后教學需求。校企合作的模式和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在學校建立工作室培養模式,在合作企業建立實踐教學課堂。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初步了解企業的運行模式和實際項目的設計實施過程,畢業后可以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企業實踐中去。
四、項目教學的評價體系
環境設計專業與社會和市場緊密聯系,要評價環境設計教學質量,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盡可能客觀的評價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方面需要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如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項目教學推進過程中階段性的成果及整體項目最后完成和實施狀況。
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綜合素質培養進行評價,包括自主學習和相互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團隊意識的培養等。
五、結語
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用項目教學法推進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任務,能更好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同時項目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更快的適應社會和行業需求,拉近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