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利
玉米灰斑病是一種在玉米種植中危害性極大的病害,在我市發生的主要原因為許多種子經銷店銷售的玉米品種多、亂、雜,盲目銷售和盲目購種的情況十分普遍。加之部分農民對個別品質好而高感大斑病或灰斑病的玉米品種抱著僥幸心理,常有種植,致使玉米種植風險增加。為有效控制玉米灰斑病發生,保證海東市玉米生產安全,于2018年在海東市的一些玉米灰斑病常發、重發區進行了玉米灰斑病農藥防治實驗。實驗目的是為了能夠給防治玉米灰斑提供技術支持。
實驗對象:玉米灰斑病
實驗作物:玉米
作物品種:中玉9號和豫玉22號
實驗地點設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這是近年來玉米灰斑病較為嚴重的地區。在這次實驗中,實驗地塊為干旱地,面積大約70個平方左右,這是為了能夠完成實驗所做的試驗地塊。試驗地塊主要種植的是中玉9號和豫玉22玉米,其中中玉9號試驗地塊有4畦共 8 行玉米,豫玉22號為4畦共 8 行玉米。
10%苯醚甲環唑 WG1000倍液(天津市施普樂農藥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25% 丙環唑 EC1500倍液(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430 g·L-1戊唑醇 SC 2000 倍液(寧波中化化學品有限公司); 對照(清水)。
為了得到準確的實驗數據,在實驗試驗過程中將按照隨機區組設計、標準化進行。我們將中玉9號玉米品種上設成2個重復,總的有8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是6乘以3,是18個平方,在每個小區中有1畦2行玉米;在豫玉22號品種上的設定與中玉9號一模一樣,不過每個小區的面積變化為了9個平方。在每個小區和重復間都用黑色的布條按照一定的距離標記分開。
在實驗中我們采用的是人工的噴霧器施藥,一共對玉米進行2次的噴藥防治,第一次噴藥是在8月9日,這個時間玉米授粉剛好結束、花絲萎蔫開始灌漿。第二次是在8月14日這個時期為玉米的灌漿初期。
病情調查總的進行4次,在防治前和第二次防治后第8天、第18天對各小區進行病情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對每個小區的玉米只調查1畦中部的1行玉米,每一行都從小區的黑布標記出第二株開始逐株進行調查,一直調查到下一個小區標記出的第二株。將調查的總株數、發病株數、各級嚴重度全部記錄在筆記本上,以此來計算出每一個小區的病情指數,用處理各處防治效果的病指減限率計算。灰斑病的發病嚴重分級。灰斑病嚴重度分級標準按玉米大斑病嚴重度分級標準執行。0級:玉米葉片毫無灰斑病斑點;0.5級:灰斑病斑點占據玉米葉全部面積的1%,玉米葉片可以看到零星斑點。1級:灰斑病斑點占據玉米葉全部面積的5% ~10%,玉米葉片可以看到少量斑點。2級:灰斑病斑點占據玉米葉全部面積的10% ~25%,玉米葉片可以看到中量斑點。3級:玉米葉片下部大量灰斑病斑點呈現,玉米葉片出現大片枯死現象,在上半部分也出現少量灰斑病斑點。5級:玉米葉片呈現枯死現象,玉米株毫無生機。根據灰斑病病情指數、病指減退率、防效效果計算方法計算出對應的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統計,找到玉米灰斑病的最佳防治時期。
在收取玉米的前2個小時,對試驗塊全部小區的玉米產量進行測定。在之前就已經將全部小區的所有玉米株數記載完畢,然后按照之前病情調查時的順序,將中玉9號和豫玉22號號搬取相同的數量的雌穗,將每個小區搬取的雌穗全部去除苞葉分別放在不同的塑料袋里,給每個塑料袋貼上標簽,然后帶回去脫單收曬干稱重。然后稱出5株玉米的總粒重,平均50粒玉米粒重,以此來推算出每個小區的產量,再算成70平方米的產量。
通過建立表格的形式,將灰斑病藥劑防治試驗百粒重比較得到關于玉米灰斑病農藥防治實驗的結果,加上灰斑病病情指數、病指減退率、防效效果這樣就可以找到玉米灰斑病的最佳防治時期為玉米授粉結束至灌漿初期,對這個時期防止的百粒重就相對較高,不同的處理方式也會對百粒重有著極大的影響,將中玉9號玉米品種產量與豫玉22號玉米品種產量相比可以得出在玉米灌漿初期灰斑病病害還沒有到達始盛期至盛發流行期。

表一 中玉9號玉米品種灰斑病藥劑防治實驗百粒重比較

表二 豫玉22號玉米品種灰斑病藥劑防治實驗產量比較
在本次的實驗過程中總的運用3種農藥,在玉米灰斑病防治實驗中都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豫玉22號品種玉米灰斑病防治實驗小區防治效果最顯著,在對10%苯醚甲環唑WG1200倍液(天津市施普樂農藥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25% 丙環唑 EC1500倍液(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430 g·L-1戊唑醇 SC 2100 倍液(寧波中化化學品有限公司); 對照(清水)。測產量結果表明,三種農藥使用之后會平均每百粒重玉米就能夠增加2.2~2.7g的產量。建議:使用農藥的最佳時間為玉米授粉結束至灌漿初期,在這個時期病害還沒有到達始盛期至盛發流行期,而且在這個時期可以避免使用農藥給玉米授粉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