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紅
一提及大豆,人們自然會想到遙遠的東三省,因為那里有廣袤的、黑黝黝的肥沃土地。然而,在南方,在江西,在湖口縣流芳鄉,也生產出了非常優質的大豆。當地政府依靠種植大豆發展地方產業,致富了一方百姓。炎炎烈日下,本刊記者來到了“美麗豆鄉”——江西省湖口縣流芳鄉,對流芳豆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蔡紹誠及縉參豆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峙文進行了采訪。
據蔡紹誠介紹,流芳鄉位于鄱陽湖支流皂湖腹地,是湖口縣的“暖盆”,晝夜溫差大,種植地塊近湖邊,在鄱陽湖支流水系的不斷沖擊下,土地有機質含量高,水、肥、氣、熱條件好,適合種植大豆。獨特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優質的流芳大豆品質,其蛋白質、糖等成分含量均高于周邊同類大豆。2016年,流芳鄉制訂了豆產業十年發展規劃,通過生態化種植、標準化加工、品牌化營銷、豆文化傳播“四化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延伸豆制品產業鏈條,實施豆產業興鄉富民的計劃。
用流芳大豆制作的“流芳豆參”是江西省湖口縣特產,至今有近600年的歷史,其色澤金黃,體形溜圓,清香可口,味鮮獨特,可烹制各種美食佳肴,是老幼皆宜、優質健康的食中珍品。近年來,“流芳豆參”重現江湖,影響力越來越大,當地政府充分挖掘“流芳豆參”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內涵,重在打造“流芳豆參”品牌,加快“流芳豆參”品牌產業發展,力求再續“流芳豆參”數百年的興旺傳奇。為提高市場競爭力,流芳鄉與南昌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合作制訂了豆制品(豆參)生產標準,同時完善了“流芳豆參”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檢測、統一管理的“四個統一”加工工藝流程。近日,“流芳豆參”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在不斷唱響“中華老字號”品牌中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談起流芳豆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前景時,蔡紹誠信心滿滿地說,為進一步做強、做大豆產業,合作社采取“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貧困戶參與”的運行模式和“豆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推進全鄉豆產業發展,帶動全鄉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努力把流芳鄉打造成“豆參特色小鎮”“美麗豆鄉”,真正實現“一粒豆,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宏偉目標。
如想進一步了解訪談的詳細內容,敬請關注本刊第17期《農百訪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