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創作個性,作品也會具有鮮明的風格特點。其中在作品的表達中,蘊涵了對社會的認知、生活的理解、學養的吸收、文化的積累等等眾多的信息。以惟美為價值取向的繪畫藝術,更具有廣泛的個性空間,這是因為藝術創作是個體自為的創造過程。這種過程往往會恣意張揚著思維的跳躍和發散,從而使形式和內容達到適度的完美。作為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具備這樣的表現力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透露出藝術造詣的張力和作品水平的高度。
究竟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藝術效果,很難用綱性的尺度來衡量。與其如此,倒不如以受眾喜聞樂見與滿心歡喜為基本規范。大眾接受的就是好的,讀者認可的就是成功的。吳連進先生創作的國畫作品,就是這樣被人們所喜歡的。初讀他的作品時,一接觸就有一種質樸拙趣的親切感,特別是他創作的寫意花卉作品。從他的思維意境、謀篇布局到勾畫用筆、著色點染,都展現了中國畫的基本特點和大眾欣賞的平民審美。有時候會覺得他的繪畫比較簡單,而就是這種簡約的風格,恰恰成為能接地氣、容易讀懂的作品。但是,吳先生的寫意花卉作品又是很耐讀的。我們從一幅幅作品中能夠領略出大量的信息,進而生發出看花不是花、看花就是花的意境。當一枝梅花點點嫣紅、老干新枝展現給我們時,誰還會與數九寒天聯系在一起,分明是送來了撲面春風;當一束束菊花躍然紙上爭奇斗艷,你會聞到撲鼻的清香;當滿目皆盡牡丹花開姹紫嫣紅時,你自會感嘆國色天香。這種對閱讀者的感染力,并不在于濃墨重彩的吸引。其實,吳先生在點染著色上對度的把握是準確的。濃淡相宜中有時看似拙樸巧趣,但是在細細地琢磨里總會品味出俊俏雅致的意味,這恰恰就是雅而不俗的藝術表現。對于中國傳統繪畫來說,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往往會把色彩用到似濃非濃、似淡非淡,于無形中化有形、于有行中化無形的意境。這樣的把握和駕馭,使作品有了深刻的哲學內涵和豐富的人文情感。吳連進的繪畫作品,正是沿襲了這樣的創作規范和路子。
盡管在創作上堅持中國畫應有的規律,但是創新也是讓傳統發揚光大的必須道路。全面賞析吳連進的作品,特別是他的寫意花卉,給讀者的第一感受就是樸拙中見諧趣、濃淡里透意境。在作品的布局和行筆上,從勾線立骨到點染著色都有著既輕巧又濃重、既成規又新穎的敘述。這樣的立意和描繪告訴了我們作品表現出的多個內容,讓我們在一幅畫面上解讀出了包羅萬象的人文情態。這種能夠提升閱讀審美感受的效果,是作者創作能力的良好釋放。它在一幅幅作品里,傳達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無疑是把傳統文化推進到創新發展的道路上。當一幅幅色彩奪目的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總會對我們的心靈有著一定的沖擊力。看著花鳥蟲魚們栩栩如生,仿佛要飛躍而出,讓我們領受了藝術的魅力,同時也會得到精神的愉悅。這就是藝術家的作品具有時代的氣息,符合受眾的審美需求,并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體現。我以為,吳連進也是這樣一位藝術工作者。
欣賞吳連進的作品,我們從多個角度審視,就會發現他的作品具有以簡包繁、以淺注深的特點。一幅簡單的畫面認真閱讀,就會有著豐富的信息內容。就是這種包容性的創作表現,形成了他自己的藝術特色。至于平民化的風格,與作者長期以來對生活的體驗和積累,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盡管如此,從作品中還是可以看出來吳先生對中國繪畫有著他自己的理解。他的國畫不脫離原脈線索,又有自己的見解和立意,同時賦予了鮮明的時代氣息,這讓他的作品有著別具一格的品味。思想的深度和藝術的張力,都有著厚重的質感。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價,他的作品都是樸實的,而藝術的感覺是俊俏的。符合廣大國畫愛好者的審美情趣,是能夠讓大家所喜聞樂見的。
作者簡介:陳輝,資深媒體人、作家、評論家。《生態西部》雜志、《生態西部網》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