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密伶 劉文星 王曉軍
[摘要] 目的 總結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癥(糖尿病組)患者足背動脈的超聲檢測方法以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診的47例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癥患者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所選47例患者全部接受二維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同期選取43例非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癥(非糖尿病組)患者資料進行對比。結果 糖尿病組患者足背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動脈狹窄以及閉塞的出現幾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組;糖尿病組患者足背動脈收縮期血流峰值速度(PSV)顯著低于非糖尿病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中開展超聲檢測足背動脈能夠有效反應患者下肢遠端小動脈粥樣硬化,屬于評估2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程度的重要方式,能夠為2型糖尿病患者肢端血管病變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的臨床數據。
[關鍵詞] 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足背動脈;超聲檢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6(a)-005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arteriae dorsalis pedi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hyperlipoidemia. Methods The data of 4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hyperlipoidemia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t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all patients received the two dimensional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the data of 4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n-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hyperlipoidemia we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Results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rteriosclerosis, arterial stenosis and occlusion of the dorsalis pedis in the diabetic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diabetic group; and the PSV in the diabetic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diabetic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ultrasound test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distal arterioscler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of evaluating the degree of peripheral vascular lesions in type 2 diabetes, and it can provide reliable clinical data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Hyperlipoidemia; Arteriae dorsalis pedi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糖尿病屬于影響到人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屬于糖尿病患者中非常重要的并發癥,發病率非常高,患者致殘率較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一般會侵犯到小動脈,同時下肢動脈中最常見的為足背動脈[1]。該文選取該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診的47例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癥患者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所選47例患者全部接受二維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同期選取43例非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癥患者資料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在所接診的2型糖尿病并高血脂癥患者資料47例實施回顧性分析,所選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其中最小年齡37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年齡(60.1±2.8)歲,病程時間最短2年,最長20年;同期選取43例非糖尿病并高脂血癥患者資料進行對比,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最小年齡39歲,最大年齡80歲,平均(62.4±1.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值見表1。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修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高脂血癥診斷標準:依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2-3]:成年人空腹血清中總膽固醇超過5.72 mmol/L,甘油三酯超過1.70 mmol/L,可診斷為高脂血癥。
1.2 方法
應用邁瑞DC-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12 MHz,患者保持平臥位,足背伸直,在其內外踝連線下方的2~3.5 cm位置探測雙側足背動脈,檢查期間探頭需要保持較輕的滑動,順著動脈走向加以觀察;二維超聲檢查足背動脈管壁以及管腔的情況,包括管壁斑塊、閉塞、內中膜厚度以及血管狹窄情況,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患者血管腔中的彩色血流信號,檢測患者足背動脈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4]。
1.3 評價標準
足背動脈內中膜厚度>0.35 mm為動脈內中膜增厚,出現局部或彌漫性等回聲或/和強回聲視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5], 狹窄率高于50%屬于狹窄,管腔中實性回聲物充填,沒有顯示血流信號代表閉塞。
1.4 統計方法
應用 SPSS 15.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糖尿組患者足背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動脈狹窄以及閉塞的出現幾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組;糖尿病組患者足背動脈收縮期血流峰值速度(PSV)顯著低于非糖尿病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最近幾年以來,由于人們對于糖尿病的研究不斷深入,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癥人數占總患者數量的40%左右,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出現幾率升高,程度較為嚴重。大量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和糖基化終產物沉積導致的一系列鏈式反應相關,粥樣硬化出現比較早,進展速度快,病情較為嚴重,糖尿病周圍血管病理改變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內膜纖維增生,引發血管腔狹窄,肢端產生缺血與缺氧,造成趾缺血性壞疽或是壞死,糖尿病早期血管病變主要侵犯大動脈以下中小血管,病變主要為足背動脈改變[6]。血管造影是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的金標準,但是該種檢查方式有創,存在危險性,臨床應用受到限制,最近幾年以來,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的不斷完善,超聲分辨率不斷提高,血流信號敏感性越來越高,能夠有效分析細小血管病變[7]。根據該文的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組患者足背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動脈狹窄以及閉塞的出現幾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組;糖尿病組患者足背動脈收縮期血流峰值速度(PSV)顯著低于非糖尿病組患者,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由此可見,動脈硬化引起管腔狹窄以及閉塞導致足部局部缺血,是導致糖尿病足潰瘍以及趾壞疽的主要原因,嚴重缺血會引發下肢截肢,重建血液循環才可以避免截肢[8]。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屬于一種無創并且操作簡單的檢查方法,可以觀察糖尿病患者動脈管壁病變情況,管腔狹窄程度與血流動力學改變,對于糖尿病患者下肢遠端血管病變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的數據資料,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秀云,陳倩倩,焦巖,等.超聲結合溫浴試驗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動脈內皮功能[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7, 26(2):155-158.
[2]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修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中國循環雜志,2016, 31(10):937-953.
[3] 張春燕,唐文佳,潘柏申.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發展[J].檢驗醫學,2013,28(11):965-969.
[4] 林麗晴.彩色多普勒超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評估中的價值[J].貴州醫藥,2015,35(5):459-460.
[5] 李保啟,王金萍,陳曉藝,等.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血管受損的超聲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2):296-297.
[6] 雷霆,李昌瑞,袁秀芳,等.超聲射頻技術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功能及相關風險因素研究[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6,34(7):445-448.
[7] 賴瑾瑜.超聲彈性成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彈性評價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1(8):581-582.
[8] 劉英.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脂血癥對頸動脈彈性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41(5):678-679.
(收稿日期: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