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要] 目的 出于討論分析運動療法在糖尿病中的具體療效的目的。方法 抽取132例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為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并以電子隨機方法將132例患者分成觀察組(66例)和對照組(6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入運動療法,對兩組患者療效進行分析和對比。結果 經過對比,采取運動療法的觀察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率低于僅使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采取運動療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血糖,運動療法具有一定的療效。
[關鍵詞] 運動治療;糖尿病;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6(a)-005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specific curative effect of motor therapy in the diabetes Methods 132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6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drug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mot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comparison, the averag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motor therapy in diabete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to a certain degree, which has a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Motor therapy; Diabetes;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隨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同時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導致人們的運動不足、食物高能化趨勢明顯并伴隨暴飲暴食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導致體型變得越加肥胖也加重了患糖尿病的風險,在全球范圍內糖尿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1]。糖尿病是一種頑固的慢性病,治愈率極低周期漫長,因此患者需要時刻注意控制血糖,除了依然藥物抑制或注射胰島素等方法,更需要患者“管住嘴,邁開腿”,食療和運動治療并重[2]。運動療法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該文抽取132例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為該院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通過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臨床實驗研究表明:進行規律且合理的運動能夠對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改善并且能夠幫助抑制病情,同時運動還能對機體代謝進行干預預防代謝紊亂并降低慢性病并發癥的發生率[3]。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將132例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資料,并采用電子隨機的方式劃分為對照組(66例)和觀察組(66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40:26,平均年齡48歲(36~78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37:29,平均年齡46歲(39~7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程度上均具有較高的相似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與對照組均進行嚴格的控制飲食以及在檢測時嚴格遵從各項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標準工作流程[4]。對照組使用常規的健康教育、飲食干預、心理輔導等基礎方法進行護理工作。觀察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合適且計劃性強的運動治療[5],每次運動時間不應超過1 h,上下午分別進行1次,可隔天進行鍛煉,但每周至少運動3 d,觀察時間為6個月。
具體運動療法:①注意事項:進行運動鍛煉的方案一定要因人而異并根據病情程度制定,運動強度要適量,運動方式要根據患者的愛好等共同決定。不應該盲目求快追求大量高強度的運動,以免欲速而不達[6]。在運動活動進行時,也應當時刻關注患者狀態,并以此修改運動方案。如果出現氣喘、眩暈等不良反應需要及時停止運動并主動咨詢醫生。患者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把握身體狀態,若有輕微不良反應應當注意休息,若出現持續性的勞累感或者運動后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應當降低運動量,并聯系醫生重新制定運動方案[7]。同時年齡超過40歲的患者需要進行心電圖的運動試驗檢查,并保證運動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以保證能夠安全進行運動鍛煉[8]。如需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應當30 min補充一次糖分,并且在空腹時不應當進行運動、注意水分的補充、運動時身邊要備有巧克力或其他補充性食物以預防低血糖;一般糖尿病患者體質都不是很好,因此需要先從輕松的運動開始,而后根據體質的增強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提高運動量。②運動方法: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改善代謝紊亂的情況,但在糖耐量和血糖控制等方面并沒有顯著的效果,因而需要進行適量的無氧運動,通過無氧運動能夠使肌肉得到加強,從而更好地控制糖分。③運動時間及頻率:運動應該避開藥物作用期,一般用餐完畢兩小時后才開始運動,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逐漸增加到早晚運動在1 h左右、每周運動在3~5 d左右較為合適。一般而言中等量的運動降糖作用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2 h。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其糖化血紅蛋白情況,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為一種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同時糖尿病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讓患者苦不堪言,嚴重威脅了他們的生命和健康。根據IDF調查顯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高達4.25億,相當于每11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
通過運動鍛煉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并促進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的活性,增加胰島素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讓胰島素的作用得以提升。實驗證明:步行運動能提升肌糖原和血糖的利用效率,并抑制血糖在飯后的猛增同時降低新陳代謝時胰島素的消費量[9]。因此,進行步行運動對部分適當控制飲食就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病情的患者十分有效,也是一種十分經濟和節省時間的方式[10]。
運動鍛煉是一種常見的用于控制血糖的療法,糖尿病是一種頑固的慢性病,因此患者需要長期與疾病進行斗爭,運動療法不僅實用而且經濟,患者在其日常生活中進行有規律并長期堅持運動鍛煉,能夠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進一步惡化,并能對其進行治療[11]。運動療法經濟易學且基本沒有設備的投入,患者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平衡運動強度[12]。同時在運動時也要控制飲食少吃多餐、按療程服藥、調整心態,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種難以治愈的代謝性疾病,一旦發病幾乎就是終身患病。病因很多,除遺傳因素外也與肥胖程度、日常運動量、生活方式、年齡等因素息息相關。在控制飲食及服用、注射藥物治療的同時注意進行適當的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能減輕胰島素抵抗以此防治糖尿病及慢性并發癥。該次觀察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保持長期且有規律地進行中等強度和時長的運動,對降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有著顯著效果。但如果采取了錯誤的運動方式,則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在糖尿病康復治療中運動療法屬于基本方式之一,患者需要了解運動對糖尿病治療的積極作用,因病患而異針對性地開運動處方將是今后糖尿病康復治療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建榮.運動療法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34(16):149-150.
[2] 黃小龍,龔云.運動療法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9(2):141-144.
[3] 陳吉棣.運動營養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22-23.
[4] 顧景范,邵繼智.臨床營養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2):430-472.
[5] 季向東,王群松,方春霞.運動療法對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2,26(4):331-333.
[6] 梁春光,張會君,劉濤,等.運動療法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1(16):3035-3037.
[7] 孔久春.老年2型糖尿病運動治療中運動強度的選擇[J].中國臨床康復,2014,7(15):2240-2241.
[8] 張會君,解杰梅.個體化運動處方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66-367.
[9] 閔煜榕,高麗麗.糖尿病運動療法的研究進展[J].東南國防醫藥,2016,13(6):532-533,537.
[10] 薛桂月,陳青云,李霞,等.糖尿病量化運動處方的制定和實施[J].體育科技,2014,30(4):45-49,54.
[11] 龔利,嚴雋陶,劉玉超,等.推拿功法易筋經對老年骨骼肌減少癥患者等速肌力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5(3):55-58.
[12] 王超,劉志鋒.健身氣功、易筋經鍛煉對糖耐量降低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現代醫藥與衛生,2016,16(1):293-294.
(收稿日期: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