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李明華 李淑清
[摘要] 目的 觀察研究不同的護理干預對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影響。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4月期間,選擇該院收治的50例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字抓鬮的方式進行分組,單號設為常規組(n=25),雙號設為綜合組(n=25)。其中,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綜合組采用綜合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 ①評價創面愈合情況,綜合組總有效率為96%,常規組為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護理前,組間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不同方式護理,綜合組血糖水平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③調查顯示,綜合組護理滿意度為100%,常規組為88%(P<0.05)。結論 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取得滿意效果,建議推廣使用。
[關鍵詞] 護理干預;燒傷;糖尿病;影響;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6(a)-0151-02
近年來,大量研究顯示,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且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多。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加之高血糖增多,可能引起微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且燒傷后,糖異生大大增加,體內葡萄糖生成量呈增多趨勢,造成各器官、系統代謝功能紊亂,毀損皮膚,不利于創面愈合[1]。該次研究將 2016年11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50例患者分為兩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探討不同護理干預對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50例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字抓鬮的方式進行分組,單號設為常規組(n=25),雙號設為綜合組(n=25)。兩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異常等表現,自愿參與研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常規組,1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43~75歲,平均(56.3±5.91)歲,糖尿病病史1~14年,平均(8.4±1.26)年,燒傷面積4%~47%。綜合組,14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42~71歲,平均(55.2±4.85)歲,糖尿病病史1~18年,平均(9.5±1.07)年,燒傷面積3%~45%。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如性別、年齡、糖尿病病史及燒傷面積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一方面,控制血糖,餐后30 min,皮下注射胰島素,根據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用量。同時,空腹狀態下,口服100 mg/次西格列汀,1次/d。另一方面,控制感染,分泌物多者或合并有創面感染的患者,根據藥敏試驗,聯合細菌培養,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另外,常規消毒鋪巾,清除創面分泌物,涂抹燒傷膏。
1.2.2 護理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注重空氣消毒,空氣凈化器持續開放,用500 mg/L含氯擦拭消毒劑,對室內地面進行消毒處理,維持敷料干燥狀態,勤更換床單被套,預防交叉感染。
綜合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治療過程中,用藥時間長,燒傷后,常伴有疼痛感,患者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如焦慮、恐懼、孤獨感等。對此,護士應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掌握患者內心真實感受,主動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消除患者后顧之憂,緩解負面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確保護理及治療工作有序開展。同時,護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疾病知識,告知治療方案、注意事項、預后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全面正確認識疾病,借助成功案例,鼓勵支持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最佳身心狀態,主動配合治療。(2)創面護理:①創面需干燥暴露治療,及時清理創面,保持創面干凈、清潔,及時換藥,有助于壞死組織與創面滲液干燥、成痂,有效保護創面。注意,切勿擠壓濕潤創面,嚴格控制濕度與溫度。②創面需濕潤暴露治療,及時清理創面壞死組織與液化分泌物等,有助于創面引流,預防創面感染。③創面包扎治療,提前準備好所需的無菌吸水敷料,包扎至功能部位,盡量保證包扎壓力均勻,維持良好血運。一般情況下,間隔1~2 d,換藥1次。④創面浸浴治療,室溫保持28~30℃,水溫維持38~39℃,一般而言,初次浸浴時間<30 min,之后,可適當延長到1~1.5 h。值得注意的是,治療前,需詳細測量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如血壓、脈搏、體溫及呼吸等,浸浴期間,如果出現面色蒼白、出汗、脈搏加快、心慌等癥狀,需立即停止。(3)飲食指導:飲食方面,堅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則,早期,鼓勵患者以流質飲食為主,以粗雜糧、綠色蔬菜、雞蛋、牛奶、瘦肉、豆類、魚湯、菜湯等為主,之后,可慢慢過渡至半流質飲食、正常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可攝取糖分高的食物。在此期間,需定期監測血糖、尿糖,為調整飲食方案提供依據。(4)血糖控制:胰島素注射治療中,上臂、大腿、腹部等部位輪換選擇,進針點間隔1~2 cm,有效吸收胰島素。餐前,監測血糖,根據餐前血糖監測值,調整胰島素用量。用藥期間,如果出現蕁麻疹、局部或全身紅腫等過敏反應,需及時咨詢護士、醫生,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
(1)觀察評價創面愈合效果:①痊愈:創面完全愈合(100%);②顯效:創面愈合>50%;③有效:創面愈合25%~50%;④無效:創面愈合<25%[2]。
(2)監測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
(3)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該次護理的滿意程度,實行百分制,60~100分表示滿意,0~59分表示不滿意。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創面愈合情況
數據顯示,綜合組創面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糖水平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方式護理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綜合組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如表2所示。
2.3 護理滿意度
調查顯示,綜合組25例滿意,0例不滿意,滿意度為100%(25/25),常規組22例滿意,3例不滿意,滿意度為88%(22/2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766,P=0.000)。
3 討論
常規護理,是一種被動護理模式,強調疾病,未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內容缺乏系統性,不夠全面,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臨床護理的需求[3]。綜合護理,屬于新型護理模式,轉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護理,以現代護理觀念為指導,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將護理程序作為核心,護理各個環節均將護理程序作為整體框架,環環相扣,又整體協調一致,提升護理整體水平[4]。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結合疾病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全面性的護理計劃,從多個方面進行護理干預,配合臨床治療,有助于創面愈合,積極控制血糖[5]。該研究顯示,綜合組創面愈合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且護理后,綜合組血糖水平優于常規組(P<0.05)。
綜合護理,融合了小組護理與責任制護理的優點,綜合分析護理現狀,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通過一系列可行的措施,進行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6]。創傷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創面護理、飲食指導、血糖控制四方面著手,開展護理工作,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加強創面管理,指導患者科學飲食,積極控制血糖,改善預后,增加患者滿意度。該研究顯示,綜合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燒傷合并糖尿病治療中,應用價值高,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郭蕾,雷睿.探討老年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調查及護理對治療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205-206.
[2] 常東霞.探討不同的護理干預對燒傷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7):157-158.
[3] 陳舒蓉.多樣性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126-127,159.
[4] 石微.循證護理對提高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9):245-246.
[5] 李姣.綜合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7,29(1):73-74.
[6] 李娟.綜合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161-162.
(收稿日期: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