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臣
摘要:加強無實物練習在演員培養過程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演員的任務塑造能力,能夠為演員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在對無實物練習對演員注意力和想象力的培養進行綜合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無實物練習對演員邏輯性動作的培養,并論述了無實物練習對演員觀察生活習慣的培養,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無實物練習;演員;邏輯性動作
無實物練習是培養演員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方法,能夠實現對演員綜合素質的全面訓練。應用無實物練習方法,有利于提升演員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提高演員的邏輯性動作能力,促使演員留心觀察生活的一點一滴,并在表演中能夠積極運用,實現對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因此,探究無實物練習對演員培養的啟蒙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無實物練習對演員注意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強大的注意力控制能力是成為一個演員的必備條件。然而,對注意力控制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練習過程,因此,進行無實物練習顯得尤為必要。為了提升演員的注意力控制能力,應遵循注意圈由小到大再到復雜的變化規律,從較為簡單的無實物練習著手。例如,在表演“縫紐扣”的過程中,動作相對簡單,注意圈較小,部分學生開始覺得簡單,但實際上較為困難,原因是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假定虛擬物品的存在,由此表明,實現對注意力的良好控制并非難事,由此引申出另一個需要訓練的元素一想象力。想象力也是演員的必備條件之一。無實物聯系是指根據想象的事物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所有物體和情境都是假設的,是想象力的產物。在無實物練習的過程中,只有實現想象力與注意力的有機結合,才能夠提為表演的真實性奠定良好的前提和基礎。例如:在“刨木頭”無實物練習過程中,學生應充分發揮想象力,想象木頭和刨子的大小、位置和推刨子的方向,以及木頭的最終形狀,一邊做動作,一邊想象。在學生刨木頭的過程中,應實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構建真實的刨木頭情境,下意識的作出刨木頭的工作,提升表演的真實性。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無實物練習的過程中,想象力和注意力密不可分,通過注意力和想象力的有機結合,構建真實的表演情景,進而作出正確的表演動作,實現對任務形象和動作的真實塑造,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
二、無實物練習對演員邏輯性動作的培養
無實物練習的過程就是將演員的動作依據一定的順序和邏輯進行有機整合的過程。通過無實物練習,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促使學生能夠邏輯順序展開行動,提升學生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動作是表演的基礎,無實物練習是動作的基礎。斯坦尼基于不同的視角闡述了邏輯性動作對表演的意義,并著重強調了無實物練習對邏輯性動作的重要性,他認為,無實物練習與歌唱家的練聲、舞蹈家的形體訓練一樣重要,應每天堅持練習0。例如:在“自行車打氣”的無實物練習過程中,從發現自行車沒氣到為自行車打完氣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學生應依據生活規律的指導,將這一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連續的動作,即發現自行車沒氣一停車、放下自行車梯一用手擠壓車胎一找到打氣筒一連接打氣口一單腳固定打氣筒并向下按壓一拔掉打氣筒一擰好打氣塞一提起車梯一離開。在“自行車打氣”的無實物練習過程中,對這些分解動作的訓練實際上就是邏輯性動作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受實物的提示作用,動作的邏輯性是個體下意識發出的,不需要注意,而無實物練習缺少實物的提示,因而需要學生發揮想象思維能力和注意力,依據生活的規律和邏輯去完成特定動作,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動作不是機械性的,而是演員基于邏輯和順序基礎上的有意識的動作。例如,在“拿一杯水”的無實物練習過程中,在身體意識產生于形體尚未作出動作之前,這種動作的感覺促使演員依照邏輯完成動作,表明動作感覺和動作思維的培養為演員的邏輯性動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無實物練習對演員觀察生活習慣的培養
在學生認識到無實物練習的重要性之后,就會對生活中的人物、動作和行為予以有意識的關注,這對培養演員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十分重要。當演員在無實物練習的過程中,由于無法構建假定的情境,就會細心觀察生活,拿實物作對比,明確動作的先后順序,并著重培養自身的動作習慣,能夠為培養觀察生活的習慣奠定良好基礎。通過無實物練習,能夠將演員的機械性動作轉化為有意識的動作,進而塑造不同的人物特點。例如,在“吃飯”的無實物練習過程中,演員看不到桌子、碗筷和菜品,無法假定咀嚼的動作,為了提升吃飯動作的真實性,演員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仔細觀察,將吃飯的動作細節有意識的融入進吃飯動作的表演過程中,了解自身的身體感覺,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因此,演員應在日常生活中著重觀察社會個體的動作和行為,為自身的表演提供豐富鮮活的參考依據,為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通過無實物練習,能夠顯著提升演員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促使其依據生活邏輯和順序完成表演動作,有利于培養演員觀察生活的習慣,能夠為演員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培養演員的過程中,應加強無實物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