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吉秋
摘要:民間鼓樂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現象,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廣泛存在于中國民間。民間鼓樂,從事喪葬活動有著明顯的階級性,提高民間鼓樂藝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勢在必行,積極創造條件,使民間鼓樂活動步入健康發展良性軌道。
關鍵詞:民間鼓樂發展;變化;建議
民俗,是人民群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精神、物質生活習慣。毫無疑問,民間鼓樂在參與喪葬活動時,也逐漸演變成民俗,人們以此形式或緬懷逝者,寄托哀思,期許后人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或炫耀權勢,饗者以哀榮,為生者掙臉面。本文試對鳳城地區的民間鼓樂喪葬活動做初淺探討。
一、新的發展與變化
民間鼓樂,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現象。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廣泛存在于中國民間。它以不同的地域特色和表演風格凝聚了諸多的鄉俗、鄉音和鄉情,展現于婚娶、喪葬祭祀、慶典等活動。而近幾年,鳳城地區的民間鼓樂活動大部分集中在民間喪葬活動中,且有如下幾個大的變化。(1)民間鼓樂隊伍結構趨于年輕化。隨著一些老鼓樂藝人逐漸退役,一些年輕鼓樂愛好者以不同目的充實到了隊伍中。目前,民間鼓樂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人只有17歲。同時,民間鼓樂隊伍中出現了過去沒有的女樂手,且比例逐年增大,年齡跨度大,最大年齡50歲。(2)樂器增多,現代的電聲樂器、西洋樂器也加盟其中,使現代音樂與民間鼓樂結合,形成混合體。過去民間鼓樂的樂器中有大喇叭、小喇叭、扎子、法螺、管子、笛子、笙、簫、竹板、小鼓、小鑼、小镲、二胡等民間樂器。現在的民間鼓樂樂器中又加入了電子琴、薩克斯、架子鼓等樂器。形成了中西合璧,傳統與現代雜糅的新狀態。(3)演出內容豐富多彩。除傳統的套曲、散曲、“卡戲”,又吸收了群眾比較熟悉的流行歌曲、二人轉曲目,使民間鼓樂藝術的內涵得到擴展。(4)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和壯大。民間鼓樂藝術進入市場之后發展較快,也出現了激烈的競爭。過去的民間鼓樂處于一種自在的自由式發展的狀態?,F在,民間鼓樂藝人的觀念有了質的改變,看作謀生的手段甚至保證,因而進入自覺、自為狀態。
二、民間鼓樂從事喪葬活動直觀
從歷史上看,風城地區的民間鼓樂從事喪葬活動帶有明顯的階級性。那時,達官貴人等富有家庭出大殯時才雇得起“吹手”,甚至連吹一個月。而對于普通百姓勞苦大眾而言,出殯雇“吹手”卻是望塵莫及的。最貧寒者用一領蘆席裹尸葬身已是造華。進入新時代,人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鳳城地區民間鼓樂從事喪葬活動已成為一股“新”風。從形式到內涵有了新變化。(1)形式:鼓樂對喪葬活動出場人數一般為8-10人,也有根據死者年齡和家庭富裕程度雇“十五人吹手”,連吹3天。除了吹奏樂器的變化,又出現了一些復舊的形式,如“靈棚奏”、“廟前奏”、“大紙奏”、“起杠奏”。“英靈曲”,“慰靈曲”,“安魂曲”,悲愴凄然,緬懷恩澤,慎終追遠,哀戚欲絕,昕了使人悲傷不己。(2)內容:喪葬鼓樂活動,一般的以大喇叭為主奏樂器,各種民族樂器及現代電聲樂器、西洋樂器也作簡單配器,聽起來煞是熱鬧。演奏的曲目中,既有哀惋凄楚的“魚臥浪”、“蘇武牧羊”、“祭腔”和“哭糜子”等,也在突出主旋音樂的同時,適當加入舒緩悠揚的音樂曲牌。在表演形式上,除吹、拉、說、唱等多樣式,還恢復了“卡戲”,“小場”。有的在“周年,,祭祀活動中還加入了“二人轉”曲目。(3)作用:這些表演形式和內容,就實際作用看:一是壯大了民間鼓樂藝人隊伍,提高了表演水平,既傳承了一些傳統曲目和形式,也推出了一些新內容和形式。二是對故者的悼念和懺悔,求得庇護。三是弘揚了孝道,在主觀上和客觀上弘揚了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道德。四是展示生者的勢力和德行,搏得孝名和榮耀,給逝者以哀榮。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人們正確的生死觀,從對己故者的悲凄中振作起來,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勤勞努力,實現人生目標。
三、思考和建議
一是要提高民間鼓樂藝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健全組織,通過設立“藝術人才培訓中心”等機構,定期進行道德教育,開展業務培訓,提高整體素質。特別是對年輕鼓樂愛好者,尤其要注意道德素質、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的同步提高,使其成為得藝雙磬的民間鼓樂藝術傳承者。二是對民間鼓樂在喪葬活動中的內容和形式要規范管理;對從業人員要掌握底數,實行考核登記,持證上崗。使民間鼓樂喪葬活動不斷改進和完善,并在堅持傳統風格的基礎上,使其從內容到形式更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使之具有合理性、合法性,避免混亂現象發生。三是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民間鼓樂藝術的娛樂演出服務產業,動員社會各界,尤其與企事業單位聯手,多創造活動機會,增加民間鼓樂藝人的經濟收入,使民間鼓樂喪葬活動步入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進而成為地區文化品牌。四是消除“市場決定論”的片面認識??梢哉J為長期以來的民間鼓樂從事喪葬活動,是一種市場交易行為。但是作為文化主管部門決不能因為“有需要,有人愿意干”就聽憑市場選擇。要根據目前民間鼓樂在喪葬活動中的消極影響、腐蝕作用,加強地方行政、法規管理,真正做到“管有依據”、“治有法規”、“管而不死”、“放而不亂”。
四、結語
本文探討民間鼓樂喪葬活動課題,旨在對這種特殊形式的民俗文化在傳承和發展中提出的新問題做以思考,促進民俗文化繁榮發展,使古老的民間鼓樂喪葬民俗活動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