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樂南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是為了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文化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的作用,并提出看如何加強文化館建設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層文化館;人民群眾
文化館與其他的公共服務場所不一樣,它具有多變性、靈活性等特點,加上它獨特的自身功能定位,使其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為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隨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斷深入,國家對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越來越重視,而如何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機制完善、設施先進、服務優良的基層群眾文化館,成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問題。
一、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背景下,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之首的文化館建設尤其重要。
1.文化館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館體系包括了省、市、縣(區)文化館及鄉鎮(街)綜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活動室五級網絡體系,構成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
2.文化館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龍頭和骨干。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背景下,文化館的職能極其豐富,提供服務的方式包含設施服務、流動服務和數字化服務,服務的內容包括普及文化藝術知識、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和群眾文藝創作、輔導基層文化骨干、開展社會藝術教育、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等各個方面,具有多樣性、綜合性、互動性、靈活性的特點。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整合社會文化資源,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保障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3.文化館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載體,文化館以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資源和依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群眾文藝創作、群眾文化活動的精神內核,以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文化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二、文化館為群眾打開通往藝術的大門
近年來,很多文化館充分利用陣地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深入推進免費開放,文章以某文化館為例,大力開展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服務手段與方式不斷創新,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彰顯出諸多亮點,為群眾打開通往藝術的大門①。
(一)扎實推進免費開放工作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和窗口單位,某文化館自2011年以來不斷深入推進免費開放工作。建立了免費開放公示制度,編印和發放《文化館免費開放指南》以及宣傳海報。根據群眾需求不斷調整和充實免費開放服務等內容。
(二)全面開展各類公益培訓
以“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為宗旨,廣泛開展各種公益文化講座和藝術培訓。某文化館開設了書法、剪紙、面塑、攝影、戲曲、表演、音樂舞蹈、聲樂、器樂、繪畫、等10余種培訓項目,每年培訓學員1500多人,受到了學員們的歡迎。
(三)精準服務群眾文化活動
一是按照“文化主導、部門聯姻、廣泛參與”的原則,每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00余場,形成了社區活動日日有、文化培訓周周有、文藝演出月月有的濃厚文化氛圍。二是打造精品文化,創作優秀作品。“十二五”期問,區文化館注重打造文化精品。如,2016年創作兒童舞蹈《操場球趣》《拳擊小兔》《我們都是好朋友》《刷刷樂》《變變變》等節目在全省藝術表演中取得優異成績。三是群眾文藝團隊建設成績喜人。打造了一批國家、省、市知名的品牌團隊,如:天籟女子合唱團、銀之聲合唱團、火花藝術團、天方藝術團、花鼓女藝術團、天樂葫蘆絲隊等。
(四)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和弱勢群眾開展貼心服務
該文化館通過各種途徑為外來務工人員和弱勢群眾,開展藝術培訓輔導,文化活動講座,舉辦外來務工人員專場文藝演出等,聯合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開展送電影、送演出、送圖書等流動文化活動到工地。在文化館內安裝無障礙設施,盡可能為弱勢群體提供文化活動場地。
(五)面向農村、社區的文化惠民服務形式多樣
采取群眾點單家門口看戲的方式堅持開展送戲下鄉活動:開展“非遺進校園”、“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同時聯合入駐崔崗藝術村的藝術家們定期開展“送藝術”到鄉村校園的活動。
(六)加快基層文化隊伍和三級文化館體系網絡建設
“十二五”期間,實現全區、鄉鎮(街)、村(居)三級文化館體系網絡全覆蓋,基層文化隊伍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區現有文化輔導員124名,文化志愿者286名,30人以上規模而且活動正常的群眾性文化隊伍94支,其他群眾性隊伍190余支。舉辦各類文化輔導員培訓班60期,累計培訓人數1萬余人次。
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加強文化館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給文化館的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也對文化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軟硬件”建設,提升服務水準。“十三五”期間,要按照“軟硬件”并重的原則,著力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基層文化館建設和免費開放的經費投入,特別是要支持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努力培育群眾文化骨干隊伍。逐步形成群眾文化骨干隊伍品牌系列,使群眾文化骨干隊伍活動規律化、輔導常態化、演出合理化。加大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與輔導,有計劃的努力培育區、街兩級既懂文化、文娛,又懂活動管理的群眾文化管理隊伍。
二是要提升文化內涵,增強文化魅力。文化館是人民群眾接受文化藝術教育的殿堂和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一定要提高文化品位,文化內涵。提升設施文化內涵,提升產品文化內涵,提升服務文化內涵,提升文化館人自身文化內涵。使文化館不僅為社會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藝術服務,更要為社會提供高端的文化藝術服務。這樣文化館才能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三是要轉變思想增強創新意識,促進文化繁榮發展。文化的生命在于創新,文化館的價值也在于創新。文化館應以創新促發展,激發工作熱情,釋放工作活力,推進文化館工作在新常態下發揮更大作用。要從工作理念、發展思路、體制機制、活動載體等方面認真謀劃工作創新點,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實施方案。要在免費開放項目的設置上求創新:要在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供給機制上求創新:要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和品牌文化活動打造方面求創新:要在群眾文藝創作和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推廣上求創新: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方面進行創新:要在建立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機制上進行創新:要在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形式、手段上進行創新。文化館通過自己的文化創新,帶動和促進社會的文化創新和文化的繁榮發展,推動國家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推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是文化館人要振奮精神,轉變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實現文化館建設由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升級,切實提高文化館的服務水平,讓黨和政府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成為新時期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文化館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可促進人們群眾對民族文化的進一步認識,逐漸提升人們的幸福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尤其是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軟硬件”建設,提升文化內涵,轉變思想增強創新意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播文化,充分發揮文化館的積極作用,加強公共文化建設,為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