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文
小時候,上海徐家匯東方商廈地下一層的進口超市有一塊區域專售日本進口零食。每次路過,貨架上包裝精美的各色零食總能讓我在那個地方駐足好久。記得當時我無比喜愛一款明治草莓巧克力,個頭不大,被做成類似雨傘狀的造型,上面一圈粉色的草莓口味,下面則是常規的巧克力,整個造型充滿濃濃的少女情懷。這款草莓巧克力至今還有售,現在看來十分普通,在 20 多年前可是相當新奇。除此以外,留在我記憶中的還有高藤的高鈣牛奶小饅頭、紅葉屋京本鋪羊羹、京都五彩金平糖……
當時國產的零食價格低廉、包裝普通,相比之下,進口零食就要 昂貴許多。當大多數人的消費意識還停留在2元錢一卷的阿爾卑斯糖時,20元一卷的北海道特濃牛奶糖無疑是糖果界的“愛馬仕”。
現在,日本零食已經在中國零 食市場站穩了腳跟,一代又一代的 “網紅款”層出不窮,價格也不及當年來得敏感。日本在飲食文化里 十分注重藝術性,日本零食之所以如此受國人喜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顏值”高。好比前兩年風靡一時的東京香蕉蛋糕,其實不過是一塊口感松軟的果醬夾心蛋糕,果醬的過分甜膩還被不少人吐槽過,可它卻因為有著極萌的包裝和造型,成為無數少女趨之若鶩的“網紅”零食。這款香蕉蛋糕的表 面印有豹紋或心型圖案,即使放著不吃也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滿足了女孩們拆封前先在朋友圈里拍照曬圖的虛榮心。
除此之外,日本零食在食物的選材和制作工藝方面的考究,讓它成為了零食界“秀外慧中”的楷模。日本人還遵循“季節風物”,會根據不同地區的屬性和不同季節的特點制作出造型和風味各異的小零食,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和菓子”。
我的朋友Lian在紐約菲利普斯拍賣行工作,是個充滿藝術細胞、對生活有著極致追求的女子。她為了吃上最健康美味的甜品,特意在本科畢業的那個暑假,跟隨一位日本的點心師傅潛心學習。這最初只是她個人的小情趣,她喜歡在閑暇之余研發和設計一些高顏值的甜品,再經過一番用心的擺盤拍攝,把這些藝術品分享在朋友圈里。兩年前在眾多好友的強烈呼吁下,Lian 終于開起了微店,主打“有機原材料和純手工制造”,獲得粉絲無數,于是,她的每個周末都泡在了廚房里。她的甜品產量不高,品種的選擇都是根據應季的食材和自己的心情,在給朋友們寄出前,還會用特別定做的彩色小紙盒進行包裝,系上別致的蝴蝶結,用心地把這份極致的生活樂趣傳遞給周圍的人。